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从一“馆”独秀迈向文化强省

2018-01-02 09:01:51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罗毅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重读本报60年前工人文化宫报道,勾起老南京温情记忆 ——从一“馆”独秀迈向文化强省

  195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各项建设如火如荼,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对国家的前途和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整个社会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氛围。

  南京工人文化宫,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设的。1951年6月3日,《新华日报》头版报道《揭开南京工人文化生活新页 工人文化宫昨举行开幕礼》,大篇幅报道了南京工人文化宫的建成启用。今天,江苏的每座城市都已经成为由高楼大厦组成的森林,一处同样规模的文化场馆并不会引起太大关注,但在当年,南京工人文化宫是南京市首项文化工程,《新华日报》记录的,是社会文化生活逐步改观的标志性事件。

  一馆独秀:这里曾经是南京娱乐中心

  对于几代南京人来说,位于新街口的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是一份值得珍视的集体记忆,电影院、灯谜会、溜冰场、怪物车……有太多无法忘却的片段深深地镶嵌在记忆深处。因此,翻开这份1951年6月3日的泛黄旧报,让人感到亲切和温馨。如同电影放映机一样,那些在工人文化宫的温情时光重现在眼前。

  1951年,在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南京市委市政府拨款旧币20亿元,在新街口“介寿堂”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高雅的工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心,这就是南京工人文化宫。首任南京市长刘伯承同志为工人文化宫题写了“工人之家”四个大字,这几个字至今仍然挂在文化宫的门上。

  同年6月2日,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正式开馆。第二天的《新华日报》头版进行了详细报道:“工人文化宫里昨天充满着热烈的气氛。文化宫在工程师、设计家、文艺工作者以及广大工人的努力下建筑得富丽堂皇,职工弟兄们为她的开幕张灯结彩。”南京市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了当天晚上8点多举办的开幕典礼,时任南京市长柯庆施剪彩,第一任南京市总工会主席江渭清致开幕词,各单位献花、献旗、献礼后,工人代表参观文化宫,并观看了开幕电影《保卫察里津》。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以来的工作方向。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是南京市最主要的文化娱乐中心,也是南京人业余时间最向往的去处之一。工人电影院、剧场、露天体育场、旱冰场……在那个时代可谓设施齐全;阅览室里有靠背软椅和松软沙发,读者可以在这里浏览全国各地报刊;这里拥有各类职工文体协会,象棋、乒乓球、篮球比赛常常举办,猜谜、打气枪、套圈等游艺活动现场往往排着长队;每逢节假日,文化宫处处张灯结彩,红旗飘扬,到了夜晚彩灯齐放,连珠灯光绵延不断。

  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担负着全市职工文体活动的组织、网络、指导工作,是全南京280万职工的“家”。

  私家记忆:有人找到欢乐,有人在此成才

  84岁的陈国春从1958年起便在南京工人文化宫工作,长期在文化宫体育科和基层俱乐部联合会工作。他最难忘的是文化宫的那片灯光球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灯光球场在全南京很有名气,是全南京最好的。”每年,这里组织两次全市规模的职工篮球联赛,参赛队伍多达三四十支,可说是当年南京的“CBA联赛”。这些队伍中,最著名的是来自南化和南钢的两支篮球队,他们水平最高,多次夺魁。至今,很多老南京人还对这两支球队记忆犹新。

  很多“70后”“80后”南京人最难忘的则是碰碰车和“八爪鱼”。生于1981年的南京娃儿张浩记得,八爪鱼有五条黑色摇臂,每根摇臂上有四个红色座椅。一坐上去,八爪鱼和每个座椅同时开始旋转,人被颠得“七荤八素”,刺激晕眩,却也乐在其中。“那时候,每个周末我都吵着要爸爸妈妈带我去,条件是要准时完成作业。到了工人文化宫,玩一次‘八爪鱼’要排很长时间队,那火爆的程度,有点像现在的上海‘迪士尼’。”

  这里还走出过很多名人,比如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击剑冠军的亚洲人栾菊杰、斯诺克高手丁俊晖,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方方、前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陈峰宁、前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安丽等。

  接受采访时,相声演员陈峰宁久远的记忆喷涌而出。1977年,陈峰宁加入了文化宫工人艺术团,团里设有曲艺团、舞蹈团、合唱团、话剧团等等,自愿报名,层层筛选,挑选非常严格,得知被录取,陈峰宁感觉特别光荣。两年学习期间,他跟着专业老师学习了传统相声、评书、快板等丰富多彩的曲艺表演形式,之后,他还跟着工人艺术团下厂矿、到工地,到处演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方方上世纪80年代在文化宫艺术团接受专业的语言训练。“那个时候的工人文化宫,有演出有培训,每到晚上,整幢大楼都灯火辉煌的,热闹非凡。”他回忆说,“那几层楼有很多的教室,有话剧团、合唱团……大家都在各自上课,氛围特别好,不仅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碰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依旧会“常回家看看”,和当年的老朋友坐一坐聊一聊。面对现在的重建,方方也希望自己能尽一份力,“如果他们需要找我做辅导老师,我一定会欣然接受,这也算是我对工人文化宫的一种回报。”

  百花齐放:“15分钟文化圈”融入百姓生活

  60多年之后的今天,因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全省各地的工人文化宫已经不再像当年那么辉煌,从当年的一“馆”独秀到今天的百花齐放,折射了社会的飞速进步。

  正在建设文化强省的江苏,把场馆建设作为保障文化民生的基础工程,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馆、健身中心等在江苏大地拔地而起,星罗棋布,我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率超过90%,在城市里打造“15分钟文化圈”,在农村建设“十里文化圈”,由此构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正润物无声地融入百姓生活。

  有60多年历史的南京工人文化宫,也正在重新焕发青春。距现址直线距离1.7公里外的白下路上,原市委党校所在地正在建设文化宫新馆,将要建成一个智能、环保、开放、共享的文化中心。根据规划,这座投资6亿多元、1.6万平方米的新工人文化宫将建成“一家三中心”(职工之家、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成为一座新的文化地标。

  在60多年前新华日报的报道中,形容南京工人文化宫的建成“揭开南京工人文化生活新页”,而当我们从这条线索、从时空中一路走来,看到的是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是文化的发展繁荣和百姓攀升的幸福指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