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1月1日起施行

2017-12-27 11:30:28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穆菁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水韵江苏”建设再添法律利器《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已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召开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

  立法固化河道管理经验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永忠表示,《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固化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河道管理经验做法,将其上升为法律制度,并细化河道管理和保护的具体制度,增加河长制和打击非法采砂的规范,填补一些立法上的空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加强全省河道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根平说,《条例》全文共6章58条,对河湖管理保护、河长制、河湖开发利用、采砂管理、法律责任等均作出明确规定。

  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介绍,江苏省先后出台《江苏省防洪条例》《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等11部地方性水利法规,水利立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即将实施的河道管理条例对于依法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确保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发挥河湖综合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有涉水载体纳入管理

  《条例》将“改善水生态环境”纳入立法目的,并在之后各章的具体制度设计中都有体现。如规定,要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保护规划要包含生态保护目标与保护措施,河道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规划。《条例》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河道环境整治,限期消除黑、臭、脏河道,以及河道清淤不得损害河道水生态环境等。

  《条例》不仅指出河道包括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而且明确河道的管控范围,真正将所有涉水载体都纳入水事管理范畴;拓展河湖保护内容,不仅重申河湖具有防洪、调蓄、灌溉、供水、航运等传统功能,而且新增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重要内容;强化河湖管理职责,在全国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法规体系之中,采砂管理填补立法空白,进一步强化河湖管理工作职责。

  《条例》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江苏实际,加强对河道的生态保护,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功能,发挥河道在环境、生态、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江苏特色,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我省的生动实践。

  重点打击非法采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河道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河湖水域面积逐步萎缩、综合功能下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显增多,非法围湖填河、侵占水域岸线、采砂取土等破坏河湖生态、侵占河湖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发生在洪泽湖、骆马湖内的非法采砂事件,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水质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治安安全。《条例》从现实需要出发,加大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对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了重点规范,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确保河道运行安全的同时,也为河道开发利用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江苏省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形成治水合力。省农委主任蔡恒介绍,江苏省已全部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关停任务,总关闭搬迁养殖场逾万家,减少存栏生猪142万余头、家禽3000余万只,奶牛1万多头;建立16837个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治理清单,目前全省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近七成。按《条例》要求,江苏省将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治理改造,全面建立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省住建厅副巡视员唐世海透露,全省现已建成75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近1660万立方米,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均超九成。2016年以来,13个设区市共整治完成黑臭水体150个以上。为贯彻《条例》精神,住建部门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监管,落实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滨水空间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特色塑造的有机联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