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扬大智慧”

2020-04-29 11:50:33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宋姝君    

  1月初,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杨健带领学生团队再次出发,走访考察长江以北的大运河苏北段遗产点。2019年9月,由杨健指导的学生团队制作的“全景运河(扬州段)”影像库在线发布,形成了一份科学而完备的大运河扬州段影像记录。

  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在扬州大学揭牌成立;学校主办首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国际论坛,汇聚海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商良策;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数据库”建设项目,7个专题数据库将与沿运河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共建共享……

  作为国内较早研究大运河文化、参与大运河申遗和投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校之一,自2018年以来,扬州大学深化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行动不断提速,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历经千载的大运河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不断滋养着扬州大学的发展,我们将全方位参与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保护,努力推动学校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大运河研究院院长姚冠新教授说。

  校地共建打造“特色智库”品牌

  早在2017年4月,扬州大学就成立了“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成为全国首个校地共建的大运河研究智库。

  “学校重点打造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运河保护以及世界运河数据库矩阵,整合多方资源,组建特色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该研究院副院长黄杰介绍,学校现有淮扬文化研究中心、苏中发展研究院、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等4个涉及大运河领域的研究机构和智库平台,近两年为国家、省市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智库报告30余份、出版专著13本。在近3年发布的《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该校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刘怀玉等撰写的3篇报告被完整收录。

  黄杰和大运河的故事要追溯到2005年。“在一次调研中,我发现运河沿岸文化遗产破坏严重,周边环境较差,令人震惊。”黄杰说,此后他便积极参加全国文史学者“抢救大运河”集体呼吁工作,并全力投身大运河申遗进程。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由黄杰的研究成果提炼而来的建设“大运河经济带”的建议转化为提案,并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当年6月,黄杰发表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的研究文章,在全国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意义,引起热议。

  “靠母亲大运河滋养的江苏人,对保护她总有一种内生驱动力和高度自觉。”该校苏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桂杰说。她连续两年参加由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专项调研工作,走遍运河沿线8大省市的58个遗产点,带领研究团队形成《2017大运河遗产专项巡查及监测管理》等研究报告,为沿线运河城市持续推进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生产、生活、生态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罗云建是该校从事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青年教师,目前他正在利用遥感影像等开展“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希望寻找到兼顾大运河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协调模式。

  做好助推“淮扬文化高地”的“特色文章”

  “淮扬文化是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扬州是淮扬文化孕育、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扬州大学在淮扬文化研究中一直保持着传承和创新。”江苏省史学会会长、该校淮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新国,从事扬州学派等研究近40年,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由他主持的国家清史工程《清宫扬州御档研究》,堪称清代扬州社会的缩影。《清宫扬州御档》一书曾获得全国优秀古籍一等奖。

  淮扬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研究中心依托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和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连续承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部、省级以上奖励14项。其中,“淮扬文化研究文库”系列,共出版图书30余种。

  “作为大运河的儿女,我们有责任提笔为母亲河描述真实的历史面貌。”曹金华已年近古稀,作为淮扬文化研究中心的一员,由他参编的《中国大运河史》成为国内首部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综合性通史专著,获得了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从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到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近年来扬州大学在整合人文社科领域科研力量的基础上,融入水利、环境、生态、园艺等学科资源,形成了包括盐商文化、运河产业文化、运河非遗文化、运河美食文化、运河水利、运河生态与园林景观等多个研究方向“百花齐放”的研究格局,为运河文化和淮扬文化的研究与创新书写了新篇章。

  2018年5月,由该校主办的集刊《淮扬文化研究》(第一辑)正式出版,从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聚焦淮扬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研究。2019年9月,该集刊第二辑也已顺利面世。

  奏响大运河文化传播的“交响曲”

  “修一条河,一条梦中的河,这是我此生最美的夙愿……”在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歌剧《运之河》再度华丽亮相。剧中男主角“隋炀帝”的扮演者正是该校音乐学院张美林教授。

  6年前,张美林携《运之河》远赴欧洲巡演,从日内瓦到布鲁塞尔、从罗马到米兰,3国4城8场演出,成功地在国际舞台上用世界语言传播了中国文化。走下舞台,张美林带领青年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大运河流域的民歌研究。

  运河文化需要挖掘,运河文化更需要传播。近年来,扬州大学先后与扬州市政府、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江苏省社科联等联合举办了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立法保护分论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探访之旅、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国际论坛等大型活动。

  2019年5月,首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国际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中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建言献策。今后,该论坛将每年在扬州举办。

  “运河影像库的建设对于运河遗产保护、运河文化传承、运河品牌传播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尽可能全面地记录大运河全线的风土人情。”杨健说,去年暑期,他指导该校摄影、美术等专业的大学生组建了“映运而生”影像运河项目实践团队,利用VR、全景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大运河建立静态图像库、动态影像库和新媒体影像库。目前,该团队已完成了扬州、淮安、宿迁等地大运河遗产点及重要节点的拍摄工作,下一步的拍摄计划将从江苏省内拓展至省外。

  “未来我们将打造以一个大运河智库研究院、一个淮扬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大运河数据库、一本淮扬文化集刊、一个大运河文化论坛、一批大运河特色学科为内涵的‘六个一’工程,整合资源、协同发力,为写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贡献扬大智慧。”姚冠新说。(新华日报 作者 虞璐 吴锡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