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本网专稿 >> 正文

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2018-08-21 16:18:4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罗毅     责编:程茜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顾红艳 通讯员 刘福昌):8月21日上午,随着巨大的“卓越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潜在长江深处的一条长5468.5米的“蛟龙”,匍匐前行近400个日夜后惊艳亮相。“蛟龙出水”标志着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该综合管廊隧道是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全球首条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盾构隧道。

(急稿 )(原创 本网专稿 三吴大地南通 移动版)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贯通现场 邵丹 摄

  

(急稿 )(原创 本网专稿 三吴大地南通 移动版)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贯通现场 邵丹 摄

  苏通GIL(铺设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的工程,两回1000千伏GIL管线总长近3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同时也是长江上首条包含了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管线的综合管廊,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廊”,它创造了电力工程建设和隧道盾构施工史上的多项世界第一。

(急稿 )(原创 本网专稿 三吴大地南通 移动版)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贯通现场 邵丹 摄

  该隧道掘进过程中,水下地质条件复杂,充满有害气体,具有高透水、高密实度、高磨耗等施工难点。中铁十四局施工负责人陈鹏介绍:“这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水压力最高的盾构隧道。我们施工在78.4米的长江水下,最大水土压力达到9.8倍大气压力,相当于一个手指甲承受近20斤的重量。我们每天12小时以上和盾构机相伴,全方位呵护它的身心健康,确保‘卓越号’设备完好率在96%以上。”机电部长陈宗凯介绍,盾构机始发以来,日均掘进14.12米,月均417米,14个月贯通,创造了世界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和现代电力建设的新奇迹,也是中铁十四局继穿越南京长江隧道、南京地铁十号线、武汉地铁8号线长江隧道之后,第四次成功穿越长江。

  (急稿 )(原创 本网专稿 三吴大地南通 移动版)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贯通现场场景 刘福昌 摄

  管廊两次穿越大堤,要确保大堤安全平稳通过,沉降控制要求极高,施工难度大;长距离穿越的有害气体地层,含有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安全风险极高;江中冲槽段,覆土厚度巨变,水土压力瞬息万变,盾构机的参数时刻调整,施工风险极高。面对这些世界性的难题,中铁十四局与国家电网联合知名高校,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研发了盾构刮刀磨损在线实时监测、箱涵通风、防爆设计等9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并根据穿越有害气体的实际,国内首次对盾构机进行防爆专项设计,为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该隧道自施工以来,不渗不漏,浑然天成,获得各界好评,先后吸引国内外6000多名专家学者、业内同行现场观摩。钱七虎院士称赞:“此隧道是目前国内现场管理最好、实体质量最优、建设进度最快的行业标杆工程。”

(急稿 )(原创 本网专稿 三吴大地南通 移动版)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 邵丹 摄

  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将与已投运的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工程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这也是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将大幅提高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对于促进华东地区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管廊建成后,GIL将形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就像一个超大的电能蓄水池,可以大量吸收内蒙古、山西、四川等能源基地的清洁电能,减少长三角地区发电用煤1亿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能源革命;同时,这对提高华东地区接纳区外来电能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实现生态优先目标至关重要。

(急稿 )(原创 本网专稿 三吴大地南通 移动版)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正式贯通

贯通现场会嘉宾合影 刘福昌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