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文体 >> 正文

《桃花扇》为何在南京栖霞山“收场”

2018-05-23 16:28:14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穆菁     责编:程茜    

  最近《桃花扇》又被改编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隆重上演。《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代表作,全剧借侯方域、李香君离合之情,写家国兴亡之感。而在文史研究者的眼中,作者最终将其归结处安排在南京栖霞山这一特殊的地理景观之中,也是饶富意味的。 

  《桃花扇》是孔尚任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完成的作品,甫一面世,就洛阳纸贵,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热烈欢迎。全剧借侯方域、李香君离合之情,写家国兴亡之感。然而,这个故事并非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大团圆结局,最终侯李二人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都入了道。李香君上栖霞山入道后,就在一处叫“桃花涧”的地方,造了一个桃花扇亭。

  栖霞山又名摄山,位于今南京市栖霞区的中北部,是茅山延伸到南京的北支,位置较为偏僻,六朝唐宋元之时,游览者少见,到明嘉靖、隆庆时开始逐渐为士人关注,旅游活动兴盛。 

  孔尚任选择栖霞山收结,可算事出有因。明末清初,有大量的遗民逃入栖霞山中。孔尚任游历南京时,专门到过栖霞山,并拜访了道士张瑶星。《孔尚任诗文集》卷二收有《白云庵访张瑶星道士》一诗,其中写道:“著书充屋梁,欲读从何展。数语发精微,所得已不浅。先生忧世肠,意不在经典。埋名深山巅,穷饿极淹蹇。每夜哭风雷,鬼出神为显。说向有心人,涕泪胡能免。”从中可见张瑶星虽为道士,但忧世之心犹在,因此当向人说起往事时,不免涕泪横流。后来在创作《桃花扇》时,孔尚任选择让栖霞山的张道士来点醒依然沉醉在儿女情长之中的侯方域和李香君,撕掉了他们定情的桃花扇,并让李香君在此山入道作为收结,显然和这位张道士以及在栖霞山的经历令其印象深刻有关。 

  事出有因,但又不仅仅因为此,栖霞山特殊的地理人文景观对于孔尚任还有着别样的寄托。 

  山岳在中国自古就有特殊内涵,最早如《山海经》所记,山中多有精怪,随着道教、佛教逐渐发展,宗教进入山林,名士也游览、隐逸山中,形成了山岳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既在尘俗世界又与之保持距离,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栖霞山当然也是如此。 

  《桃花扇》剧中人物汇聚栖霞山是在第四十出《入道》,时间为南明弘光二年(1645)七月。此时弘光朝廷已灭,弘光皇帝两个月前就于半夜弃城而逃,马士英、阮大铖等大臣也逃之夭夭,金陵之地已为清兵占领。李香君随苏昆生、蓝瑛到栖霞山避祸,后来侯方域也来到山中,都寄居在道观,而侯、李最终相见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是道教的叫法,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是祭奠祖先、普度亡魂的民俗节日。作为明遗民,他们在此为明代皇帝和大臣举行“黄箓科仪”,即“救世祖宗”的黄箓斋,是在王朝已经覆亡、众人无力回天之时所进行的最后的哀挽仪式,他们视明代君臣为“祖宗”,自然是与新的清王朝对抗,但也只能是一种仪式性表达,多少显得有些悲凉。 

  栖霞山本为佛教圣地,“古来与荆州玉泉、济南灵岩、天台国清,共称天下四绝名山”。孔尚任自然知道,他在《游栖霞寺》诗中就说:“有树皆松桂,无人不佛仙。”在佛教名山之中,他却选择了道观道士,而非佛寺僧侣,来使侯、李醒悟入道,除与张瑶星相识外,或许也有叙事策略上的原因,因为佛教认为人生皆苦,故以死为解脱,而道教希求长生不老,对于普通遗民来说,并不需要以死来殉国,可能更希望在新朝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且最后忠臣成仙、奸佞为神鬼所苦,也更适合运用道教的神仙观念来展现。 

  这场道教修斋活动能够举行,主要是由于栖霞山“地方幽僻”且“人迹罕到”的特殊地理位置,清军尽管攻入金陵,却还来不及进山搜查,栖霞山得以暂时保持平静,与外界隔离开来。孔尚任在此是将栖霞山当成了明王朝的象征,即明代的政治地理空间已无,所剩者唯有一座孤山,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空间的微小残余,留给侯、李等人在这里聚集,哀悼先朝。 

  然而栖霞山非世外桃源,不可能长久独立于新政权,由此不得不再有《余韵》一出。《余韵》设定的时间已经是三年后的顺治五年(1648)九月,原先山中的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三年前俱已出山了。”三年前的文人名士当然都是明遗民,他们离开栖霞山,投入清朝的王庭中,预示金陵彻底的陷落,而且如此迅速,这不仅是明朝军事的溃败,也是明文化的断裂,短暂存留的山中明文化空间就此被新的政治所笼罩。文士都已离去,剩下的是樵夫苏昆生、渔翁柳敬亭等,他们逍遥山水间,把南朝的兴亡旧事,付之闲谈,柳敬亭编一首《秣陵秋》弹词诉说史事丝毫不差,苏昆生编一套《哀江南》北曲放声悲歌,虽说闲谈,究竟是难以忘怀,“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和所谓的文人名士相比,他们对于先朝似乎更有感情,这就难怪《桃花扇本末》中记载当年《桃花扇》演出时,故臣遗老掩袂独坐,“灯灺酒阑,唏嘘而散”。 

  《余韵》中老赞礼还在世俗红尘,忙着祭祀财神,但对于世间一切早就看透,正如他的《神弦歌》说的:“地难填,天难补,造化如斯。释尽了,胸中愁,欣欣微笑。江自流,云自卷,我又何疑?”三人喝酒畅谈时,一皂吏出场,他本是明朝贵公子,今却是清廷一小吏。他入山而来,不是游山玩水,是“奉本官签票,访拿山林隐逸”。也即奉清廷之命,搜寻隐藏山林不主动归顺的明遗民。苏、柳等不以山林隐逸自居,奈何皂吏也要“访拿”他们,只好各自逃走。《余韵》一出被认为是“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这种言尽意不尽的表达效果与象征手法的使用密切相关,栖霞山象征还残留的明代文化空间,苏、柳等遗老可以在里面生活; 皂吏象征清朝势力,它在政治稳定后,已开始清理前朝文化,即使隐藏在深山里,也要“访拿”殆尽,明亡清兴的历史就这样被孔尚任反映在栖霞山文化空间的变换中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