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县域经济 >> 正文

南京市雨花台区“隐形人才公寓”实现多方共赢

2017-10-26 14:17:33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罗毅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从居民小区征集房源集中出租统一管理,助力软件谷人才安居 ——雨花“隐形人才公寓”实现多方共赢

  为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在南京创业创新,南京市近日出台人才安居办法,各区(园区)之前也投资兴建了不少人才公寓。建房盖楼之外,南京市雨花台区另辟蹊径,从小区居民手中梳理出分散房源,面向企业员工统一出租,并提供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不起高楼,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出“隐形人才公寓”,受到房东、房客双方欢迎,还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区域城市环境品质、社区治理、社区商业业态等同步迎来提升契机,带动“产、城”进一步融合。

  传统租赁方式痛点多,“码农”猛增住房难

  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的新河社区由5个拆迁安置小区组成,不少居民拥有两套以上住房。据初步统计,社区7100多套房屋中,已租和可租住房多达1600多套。由于租房市场缺乏标准、粗放散乱,带来不少矛盾纠纷和卫生、治安问题。

  距离新河社区不到2公里,就是中国(南京)软件谷核心区软件大道。这里集聚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21.4万,而且保持2万人/年的增长速度,企业员工普遍面临租房难。为留住优秀员工,优玛软件总经理张可彦拿出自家房屋改成宿舍;南京泳迈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学芳曾跑遍周边地区找集体公寓……软件谷管委会近年投资7亿多元建设了1800多套人才公寓,但仍然供不应求。

  搭服务平台对接供需,一项革新多方受益

  2017年4月,铁心桥街道尝试“居住创新”,以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有形的手”,通过梳理出租房源集中管理、优化服务,引导企业员工承租,力争实现软件人才安居、社区居民保收、优化周边商业业态多赢效果。

  “新政”选择在新河社区试点。社区成立居住创新工作室,组建“心桥公益服务中心”社会组织,配备专门社工,整合公安、物业等力量,梳理房屋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有实力的第三方房产租赁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

  “针对上班族特点,公司投资对居民房屋进行修缮、改造,再对外出租,租客拎包即可入住。”第三方机构、南京梁海房地产经纪公司经理蔡啟军介绍,公司拿到房屋后,不管租出与否都定期支付房租给房主。截至目前,纳入居住创新管理的房屋共计103套,租客绝大多数都是软件谷企业员工。

  新政试行半年,多方受益。中软国际承租户沈小姐告诉《南京日报》记者,中介机构有专门团队定期巡视房屋安全,每月两次对房屋进行保洁,租金最低还可以按月起付,她很满意。新河苑一期10栋居民张克霞一套两居室房子,目前租给三名房客,都在软件谷企业上班,她每月都能准时收到2800元租金,再也不用担心重新出租的麻烦。

  “除了促进房东稳定增收,今后租客家政服务需求还将带动社区居民就业。”新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法春介绍。

  “居住创新新政”推广亟需相关政策支持

  “如果这些房屋住满软件人才,可容纳超过5000人,相当于一座大规模的人才公寓。”长期服务软件人才的软件谷科技人才局局长荣飞说,“居住创新”模式通过充分盘活社会资源促进人才安居,实现了多方共赢,是一项有益尝试,很有样本借鉴意义。

  对于这项“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不少方面都给予积极评价,不过,想要规模化解决人才安居问题,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南京日报》记者了解到,在铁心桥街道试点的新河社区,目前小区千余套房源中,只有不到100套已改造并完成出租,相对于庞大的潜在体量尚很微小。这一方面要加快新政推进进度,提高知晓率,让更多居民和企业参与进来,引入更多有资质第三方机构同步开展;另一方面要明确相关标准,使各流程精细化,保质保量推进。

  此外,为了让更多企业受益,这种住房租赁服务还需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南京市不久前出台《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方案》指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各类机构投资者设立专门的住房租赁企业,通过多渠道筹集房源,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住房租赁经营业务,并对受托租赁经营住房进行日常维护等服务。“这个方案让我们很惊喜,希望能尽快落实相关实施细则!”业内一家从事房产租赁经营的中介机构告诉《南京日报》记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