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南京举行第八届全国部分省市社会建设年会

2017-09-18 10:33:05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穆菁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全国28个省市在宁探讨社会建设新思路新做法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 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第八届全国部分省市社会建设年会于9月14日至15日在南京举行。围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主题,全国28个省市社会建设工作部门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掀起头脑风暴,探讨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新理念、新思路,分享新经验、新做法。 

  打造多方协作、动态感知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主要有两大主线。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从传统社会走向工业化、城镇化、开放的现代社会。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呼唤新的社会治理体制。”

  南京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社建工委书记孙惟勤说,从南京情况来看,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居民的消费能力显著增强等,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迫切要求,必须深入研判,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让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发展活力成为城市宜居宜业的新优势。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注重解决治理主体、发展动力、治理方法等核心问题。孙惟勤说,首先,要发挥党的领导和多元主体合力作用。要深入探索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融合社区、单位和行业党建的“大党建”模式,强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统筹抓好区域社会组织、商务楼宇、产业社区等新兴领域党建,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和服务能力,同时有效调动各方面共治共享的积极性。

  其次,要融合改革创新和利益凝聚的强大动力。南京涌现出“有一说一工作室”“乡贤会”“议治共融”等众多治理方案,看似“碎片化”,实则都是建立多元化问题收集机制和分散化利益凝聚机制,以共识促合力,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此外,还要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双重空间。广泛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统一人口、法人、政务、城市资源信息库和共享平台,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系统,使城市运行状态可记录、可聚合、可查询、可共享,在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打造多方协作、动态感知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正和博弈,防止阶层隔阂、群体对立与社会固化

  “我认为,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就是3句话:引领不包办,多样不多元,法治+文化。”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党的十八大后,我们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方针,党委政府包办包揽的越来越少,而是从管理到服务,大手笔投入社会建设,引导建立公平正义、扶危济困、和谐有序的社会。

  对于“多样不多元”,辛鸣解释说,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导引下,一大批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维护不同权益方面可圈可点。但是如何引导这些社会组织及其背后的社会群体从分别中看到共同,在竞争中走向合作,化零和博弈为正和博弈,防止阶层隔阂、群体对立与社会固化?我们在做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工作时,就是要将多样社会群体的利益整合成大家的共同利益。有共同利益,才有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法治+文化”,也是辛鸣强调的重点。他说,在法治的背景下,用一种先进优秀的文化将整个中国社会近14亿人凝聚起来,变成一个大家庭,对社会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才是社会建设和治理的最终涵义。

  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激发其活力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认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路径,是政府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职能,在负责任地承担应该承担的职能同时,把不该自己承担的某些社会治理职能交还给社会。这就必须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周晓虹说,培育社会组织,首先要尊重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对他们社会参与的法律保护。其次是要能为社会治理的运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不必事必躬亲的政府在转变职能后,仍需主导或引导参与社会治理的各方,对社会组织和公民意见做出及时负责任的反应,包括征求意见、解释政策、回答疑问、提供服务,也就是真正成为服务型的政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