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江苏建立长效环保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2017-08-25 11:15:43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罗毅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加大执法惩处力度 提升监管水平 江苏建立长效环保监管机制

  去年1064家国控重点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红黑榜”出炉;今年上半年,25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向全社会公布,江苏省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超5000余件、处罚金额3.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46%、26%;……

  江苏环境监管持续发力,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一批环境“痛点”“难点”得到切实解决。

  8月16日晚,常熟市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24名工作人员兵分8路,对该市25家涉锑排放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预处理设施)、水质自动监控仪运行情况、废水排放情况等开展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今年以来,江苏省环保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4.3万人次,检查企业9.7万厂次,运用新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38件,同比上升22%,其中按日计罚48件,查封扣押529件,限产停产344件,移送行政拘留117件。今年5月起,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全面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重点检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饮用水源地。5-7月,省市县环保部门共出动人员24221人次,检查企业8653家,饮用水源地9个,建议立案查处1013家。

  由江苏省环保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提起的首例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近日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被告德司达(南京)染料有限公司一审被判赔偿环境修复费用人民币2428.29万元。至此,德司达因同一环境违法行为先后承担刑事和民事两项责任,企业为污染环境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

  江苏省环保厅联合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危险废物认定工作的通知》,出台《江苏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危险废物初步认定技术指南》,解决部分案件办理中存在疑似危险废物认定难等问题。对于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江苏省依据新《环境保护法》和“两高”司法解释严肃查处,着力发现一批、解决一批、曝光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于涉嫌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截至目前,环保与公安部门合力侦办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2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77人,同比分别上升131%、82%。与此同时,江苏省内各地纷纷成立环保法庭,致力于构建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环保行政执法中的难点问题。

  定位签到、亮证告知、信息核实、现场检查、笔录制作、打印签名、电子归档、任务完成……8道流程,一项项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款智慧环境执法平台让环境执法变得更加严谨。“执法人员要强化证据意识,尽量避免取证上的瑕疵,我们借鉴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取证,一项项过,确保不漏项,新人也能很快上手,一般只要一个星期就能熟悉现场执法相关要求。”常州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部、省、市三级环保移动执法系统联网的基础上,江苏推动各地添购移动执法现场端装备,实现移动执法装备从“机构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的转变。根据环保部执法平台建设通报,江苏省全部执法机构均实时上报执法数据,日均执法人数和日均检查企业数量在全国均位居前三。

  今年5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新一轮环保大练兵,将与“263”专项行动、太湖流域安全度夏联合交叉专项执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污染整治和水源地环保执法等工作相结合,查练结合,提高执法水平,推进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江苏省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试点。今年1-7月江苏全省累计征收排污费14.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亿元。与此同时,督促企业将排查评估信息录入江苏省环保厅“一企一档”系统,实现长效管理。截至7月3日,江苏省已对2365家企业进行达标判定,梳理出187家超标企业(超标率7.9%)。目前,各地环保部门正督促超标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实施整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