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水,要有“抽丝除病”的韧劲
南京碧水保卫战正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019年世界环境日前夕,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一年度南京环境质量白皮书。其中,水环境质量尤其引人注目:全市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22个地表水断面无劣于Ⅴ类水质断面,7个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Ⅴ类,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说它“沉甸甸”,是因为南京水环境治理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要实现“水美金陵”的目标愿景,非得付出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不可。这是其一。其二,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南京治水能取得上述成果,其中包含了全市从上到下实打实、硬碰硬的努力付出。南京日报近日所做的有关图文报道,就是这场治水攻坚战的生动写真和记录。这方面的故事,仍然在延续。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近几十年来,包括南京在内的众多大城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上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图景。而与此同时,各地在发展中也积累了诸多突出的环境问题,它们不仅制约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影响到市民的高质量生活。以“抽丝除病”的魄力展开大规模、持续性的环境治理,既是在偿还以往欠下的生态“旧账”,更是在为高质量发展扫除羁绊、廓清道路。这方面的投入和付出,都是长期性的。
人民日报最近刊文认为,建设生态文明须多积尺寸之功。“尺寸之功”,就是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细微之功。大城市治水,尤其应做如是观。今天我们看到的城市水体环境恶化,往往都是较长时期里持续污染造成的。追溯其病根,既有生产污染也有生活污染,当然也有的是兼而有之;欲除病根,不光要治水体本身的问题,更要治城市的发展方式问题,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理、不健康的发展理念和路径,重建人与水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这个过程,很能毕其功于一役。唯有一点点“抽丝”,方能一点点“除病”,早日迎来水环境根本改善的时间拐点。
以“抽丝除病”的魄力治水,既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决心,也要拿出万米长跑的劲头。经过近几年持续下猛药、出重拳,南京的水环境治理现在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需,对照市民百姓的殷切期待,南京治水还未到歇歇脚、喘喘气的时候。无论是地表水断面达标、入江水体改善,还是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等,都需要继续统筹治标与治本、一时与长远,力图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因此,拿到这份治水成绩单之际,也正是各方提振信心、持续攻坚之时。
在诗人眼里,南京“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城市因山水之美而富有灵气。让一条条河流变得更清、一座座山峰变得更绿,本来就是一代代南京人的当然之责,如今这份责任显得分外重大、迫切。我们需要保护好长江水,重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意景象;我们需要保护好秦淮河,让“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我们需要保护好市民房前屋后每一条小河、每一方水塘,让市民能够以见水、邻水、亲水为豪……这些事,都等不来也急不来,只能凭借坚韧不拔的持续努力争取来、巩固住。我们这代人,注定要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全新“治水记”。(南京日报 作者 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