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26名暑期留校学生签署自愿参与书 南农启动“校内垃圾分类”

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楠侬萱 摄
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引发全国关注。日前,一场有意思的“垃圾分类行动”在南京农业大学资环楼前举行。活动现场,南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垃圾分类”倡议,126名暑期留校学生签署垃圾分类自愿参与书,现场学习垃圾分类标准,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1吨废纸可以再造88公斤再生纸,并且每张纸至少可以再回收两次;扔掉的易拉罐、废铁勺等可以做螺丝钉等机械零件……活动现场,志愿者一边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一边介绍着南京市的垃圾分类政策。
根据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学院特制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这3种分类垃圾桶。活动现场,学生可按需要领取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志愿者证,他们可以作为志愿者,担任学校的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员,指导师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
当天,全院师生的邮箱都接到了一封垃圾分类倡议书,制作垃圾分类标准也发放到了各个实验室,邀请师生主动参与并签署志愿参与垃圾分类响应书。
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农大资环院教授沈其荣告诉记者,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就是“抓两头”,一头是老百姓的习惯养成,另一头是末端处理。南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期以来聚焦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即如何“变废为宝”。他所带领的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针对政府正在逐步禁止餐厨垃圾焚烧和填埋现实,正在开展餐厨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目的是为餐厨垃圾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为政府和老百姓解忧排难。沈其荣同时强调,由于餐厨有机垃圾含有一定的盐分(氯化钠),因此由餐厨垃圾制造的有机肥能否长期施用于农田土壤,还有待于长期定位监测的实验结果。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南农大资环院党委书记全思懋说,他们想以这样的“专业行动”向全校师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改变师生行为习惯,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活动发起者之一、南农大资环院大二学生赵朝琪说,垃圾分类话题最近频上热搜,南京作为下一批试点城市,应该也会出台相应政策,“作为学习环境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垃圾分类做点什么。”
据了解,2019年暑假,南农资环院还将组织100多名学生党员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宣传活动,特别是南京15所重点高校,重点了解南京高校垃圾分类的现状,系统分析调研结果,为南京全面试点实施垃圾分类建言献策。(南京日报 记者 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