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6月15日,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举行了一堂特殊的健康饮食文化公开课,专业老师带着大家品酒、吃肉、说故事、聊健康,饮食文化课堂成了暖暖的“家宴”现场。

食品科技学院同学制作的中国特色肉制品和特色酒 摄影 刘慕霖
课堂上,食品科技学院的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中国特色肉制品和特色酒摆放在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面前。“黄酒本身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生产上比日本的清酒更多了一道煎酒的工艺,产生‘美拉德反应’,形成的褐色物质对人们的健康有益,同时低度酒也具有较好的滋补作用……”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教师党支部书记李伟讲述了与酒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中国酒文化的发展沿革、文化内涵。

李伟讲述与酒相关的专业知识 摄影 刘慕霖
加入“现代科学”的火腿肉已经解决了脂肪氧化严重、产品盐分过高的问题;南农烧鸡运用了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最大程度保留了黄羽肉鸡的口感和风味。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王鹏分别介绍了四种肉制品的文化故事、风味营养和现代生产技术,消除了听众对加工肉制品的误区。
此次来参加活动的大多是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不同学院的学术研究人员,他们中不少都是“实验室爸爸”和“科研爸爸”。活动还有一对特殊的父子参加,儿子是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大三学生崔智勇,他邀请父亲崔东来一同来到这场“家宴”现场,在浓浓饮食文化中讲述自己的专业学习成果,给父亲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两位主讲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自发端起了酒杯,为老师、父母斟满了一杯酒,向他们表达出自己最真挚的感情。

崔智勇(左)向父亲敬酒 摄影 刘慕霖
2018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启动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并开展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首批遴选支持了8个工作室进行建设。此次公开课是南京农业大学与“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教育载体创新系列活动的第二站,是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党支部的创新活动。
据了解,6月16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开展了“科普食话说”系列活动,活动开设科普展板区、产品展示区、科技体验区和有奖竞赛区四个区域进行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食品文化,增强大众的食品安全与营养意识。(文 陈宏强 陈洁 许天颖 编辑 顾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