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PAD自动识别患者身份,监测随时上传居家情况 信息化给护理带来变革
护士推着移动护理推车在工作。辛夕 供图
每个患者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一辆移动护理车就可将“护士站”移至每个病患床前;癌症患者出院回家后癌痛等级如何、是否需要专业医护上门,社区和专科医院的信息后台会收到相应提示……在近日举行的移动医疗及护理信息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上,南京日报记者见识到了信息化给病人护理带来的种种变革。
“护士站”移到患者床前,护理高效又准确
会议现场,移动护理推车作为会议“重要成员”亮相。记者看到,它的上方有一个显示屏,下方的主体箱共有三层抽屉,分别用于放置病人药物、基本护理器材等。
“这种移动护理推车,目前已在省肿瘤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亮相。”南京天奥医疗副总经理金健告诉南京日报记者,电脑里的病人信息和医生工作站的信息是相连的,病人的病情、治疗过程都一目了然。护士在护理巡查的时候,可随时随地调看信息,对于生命体征、护理情况,也可以在这个移动护理车上完成录入。
“这一推车在病区投用后,相当于把护士站前移到每个病患的床前,以前需要护士来回走动完成的多项工作,现在可以一站式完成。”江苏省肿瘤医院信息科科长顾慧告诉南京日报记者,移动医疗已经在该院30多个病区实现全覆盖,“移动护理系统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差错率,也成为护理的一个管理平台,护士工作状况如何可一目了然,例如,以前一个护士一天完成多少病人的输液,需要护士在工作站进行相应登记,然后月底再进行统计,如今打开系统一看便知。”
PAD自动识别患者身份,感应器帮你监测输液情况
南京日报记者在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看到,每位住院患者的腕带上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而每位护士的口袋里都有一个“秘密武器”——一台带WiFi功能的智能护理PAD。
以前,护士在挂水前、抽血前、量体温前,都要问上好几次:“你是××吧?”而现在,只需要用这台PAD对着腕带扫一下,听到“嘟”一声,就表示身份信息核准无误,出现异响就表示信息有误。此外,它还有提示功能,让“用药安全”在每名患者身上严格执行。“正常的用药,护士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如果是输血,更要‘三查十对’,比如,有的药物,必须15分钟挂完,太快太慢都不好,有的药需要4—6小时挂完,护士口袋里的这台‘秘密武器’会时刻提醒她们进行输液过程中滴速的调整。”病区护士长张柳柳介绍。
顾慧告诉南京日报记者,该院正致力打造的“智慧病房”中,除了上述“秘密武器”,输液器上还将装上自动感应器。“传统的输液过程中,病人或家属需要时刻盯着输液瓶,快结束时按铃呼叫护士更换输液袋,用上自动感应器后,输液接近尾声,护士就会接到感应器的自动报警。”
智能监测随时上传病患异常,家庭医生有的放矢
南京作为全国医改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正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等举措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实现“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大量的康复病人回到社区,若靠社区医生一一上门查询问诊,工作量将不堪重负。化工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董金萍告诉南京日报记者,该区域正在力推的智慧医疗建设中,给每名签约的重点病人发放相应的智能监测系统,这类病人的血压、血糖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家庭医生手中,一发现异常,家庭医生就会进行相应指导。
江苏省肿瘤医院正在推行的肿瘤癌痛平台建设的课题中,该院联手社区医院对回到社区的癌痛病人进行监测。“解决癌痛将大大提高肿瘤晚期病人的生存质量,但不少病人回到家中镇痛药并不会合理使用。而癌痛平台中的病人,都有一个连接平台的智能系统,当病人觉得癌痛需要帮助时,可以将相关求助信息上传,社区医护收到信息后会询问其服药情况进行相应指导,如果还未起作用,医生也会上门提供相应服务。”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会副院长陈璇表示,信息化将给护理带来越来越多的变革,而既精通信息化又懂护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