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报道:“七五”普法以来,南通海门法治宣传工作硕果累累,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两度蝉联“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先进集体”。在朗朗读书声的教室里、休闲娱乐的广场上、忙忙碌碌的办公点、机器轰鸣的厂房中、田间地头的乡村间,到处可见“七五”普法的生动掠影。
创新机制建设,激发社会活力
海门市委市政府把普法教育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全市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民参与”的法治宣传推进机制。市镇村三级整体联动,构建了组织全覆盖、责任无缝隙、落实无空档的教育网络体系。海门建立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细化了执法清单,形成了普法办牵头抓总,执法主体全员参与的合成作战新模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始终秉持依法治教、以法育人的理念,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卫生系统积极开展法治医院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法治保障;税务系统着力打造海门税收担当法治品牌,提升了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自然资源、市监、人社、工青妇等各部门纷纷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宣传宪法和部门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海门制定实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与提拔使用结合起来,极大提高了广大干部学法、用法、普法的积极性。海门制定社会组织孵化管理办法,共主导建立社会组织118个。“七五”普法以来,海门开展了“法润海门春风行动”“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宪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青少年法治沙龙”等大型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大学生等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先后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知识讲座2000余场次,有力推动了基层法治宣传活动。
创新阵地建设,打造普法场所
海门坚持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法治宣传基地,实现了普法宣传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海门市普法办精心打造海门市法治文化广场,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海门投入500万元新建市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自2019年开馆以来,共接待省内外96批次8000多人次参观学习。
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结合园区家纺特色,以“衣食住行”为主题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让群众在耳闻目染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开发区在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地滨江华都建成法治文化广场,让外来务工人员感知海门法治文化。海门实现了镇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中兴村、中南村、希圣村、孝汉村、民生小区等相继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全市村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到95%。机关法治文化也异军突起,税务局、检察院、司法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走在了前列。
创新载体建设,提升普法效果
海门积极打造普法宣传新载体,主动适应互联网新时代发展潮流,做到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网上有形,手机有微博、微信、普法短信,户外有普法广告,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普法宣传新格局。(文 王锋 季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