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长三角生态旅游硕果可期

2020-06-22 09:03:05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路晶森    

(头条下文字 移动版)长三角生态旅游硕果可期

金牛湖 供图 南京市六合区文化和旅游局

  近日,以“畅游滨湖山水,乐享湖湾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无锡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拈花湾举行。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游客量年增长率稳定保持在15%以上。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强劲的旅游潜力,生态旅游硕果可期。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池杉湖湿地公园,郁郁葱葱的池杉与林间身形颀长的苍鹭让人立刻宁心静气。六合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志文说:“近些年,六合区不断加强环境整治,依托山水人文资源,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景区,既美化了乡村环境,也发掘了旅游资源,带动了农民增收。”

  “我们能够提供的旅游产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2019年9月举办的2019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的一番话,点出生态旅游的无限潜力。

  生态旅游是指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我国生态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9月,《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通过,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到16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1.5万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助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禀赋各异,多面开花

  长三角是全国文旅产业最发达的地区,5A级景区占全国1/5,度假区占全国四成,旅游总收入占全国18.8%,沪苏浙皖互为最大客源地。2019年发布的《长三角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以沪杭宁为中心的旅游城市,兼具江南都市风貌与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了发达的旅游经济带。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长三角一市三省生态旅游发展各有特色:上海突出都市环境下的生态旅游特色,江苏厚植绿色之基,浙江优化生态资源开发格局,安徽推动“旅游+生态化”建设。

  长三角的生态旅游合作也在不断推进。早在2018年9月,三省一市就发起成立“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各会员景区基于该平台向长三角地区居民推出优质旅游路线及优惠票价。

  携程集团南京公司总经理易昆表示,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生态旅游由于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性质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而长三角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彼此之间更是互动频繁。

  扩容提质,硕果可期

  专家提醒,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球七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和排名靠前的城市群相比,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印伟认为,长三角生态旅游必须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视野下通盘考虑。他提出,长三角旅游面临区域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不平衡的难题:“东部”旅游需求旺盛、旅游发展水平高,但旅游资源纵深相对不足,生态容量面临较大压力;“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旅游产品创新力度、旅游服务与管理高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乡村是城市休闲度假的主要承载空间,但乡村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整合、乡村空间利用等还很难满足城市消费能力释放的需要。

  盐城市大丰区由于拥有黄海湿地和中华麋鹿园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常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张帆结合管理经验提醒,生态旅游不是一种旅游产品,而是一种理念,人在这种旅游模式中不再是主体,而是客体,必须将保护当地生态置于首位,在此基础上再适度开发。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陈劲松认为,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生态型旅游属于可重复消费的旅游产品,同时目前还是个“蓝海市场”,可挖掘潜力较大,要注意挖掘当地文化,打造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同时要注重当地生态保护。(新华日报 记者 颜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