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南京市水产养殖业走出绿色转型之路

2020-05-06 11:03:43    来源:南京日报     责编:宋姝君    

  原标题:河塘“变奏” 水里“生金” 我市水产养殖业走出绿色转型之路

  在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数百亩的水面泛起涟漪,水边垂柳轻拂。这边的游客在水边静静垂钓,那边的游客在烧烤园、果园里大饱口福……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光秃秃的鱼塘,如今恰如游客络绎不绝的“公园”。守着这块鱼塘多年的王家祥,也摆脱了普通养殖户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哪吒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中心的老板,年收益达160万元。

  根据近期出台的《南京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5)》,全市包含长江、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滁河等在内的近四成水域滩涂被划为禁养区。南京日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市计划到2020年底禁养区内水产养殖将全面退出。 

  这是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要求的举措,水产养殖也将告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退出后如何谋划下一步的渔业发展?南京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南京已经走上了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的探索之路,“游”进了产业升级的广阔天地。 

  王家祥是2009年开始加入水产养殖行业。“刚承包下来的时候,鱼塘内淤泥过厚,水深不足40厘米,塘埂大部分已经倒塌。”三年里,王家祥发现传统渔业养殖关键要拼产量,算上人力成本、养殖成本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不止王家祥,历史上江宁就有从事渔业生产的传统。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科长陈晓俊介绍,最高峰时江宁区水产养殖面积达18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7万多吨。 

  大面积的传统水产养殖带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传统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式,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导致养殖池水富营养化。此外,由于每年都要清塘,不经过净化的尾水肆意排放,不仅恶化了水环境,而且还降低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陈晓俊说。 

  近几年,南京市开始实施长江、秦淮河退捕、退养、渔民上岸工程,江宁区借势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王家祥也在区渔业部门的帮助下转型发展,做起了都市型休闲渔业。

  在320亩观光中心里,有一个30亩的净化区,有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等区域。据介绍,这套净化系统利用物理过滤、化学吸附、植物过滤及微生物作用等方法,有效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去除一定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微小悬浮物,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 

  水环境变好了,生态环境好了,王家祥借势建起了亲子园、烧烤园、射箭场、百禽园、果园、农家乐、客房等旅游观光休闲配套设施,把原先的一片荒芜之地,变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场所。 

  “因为靠近城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也很齐全,2018年接待游客达7万人左右,年产值800多万元,年利润160万元。”王家祥说。 

  从2018年至今,江宁区级财政拿出8000多万元,对全区所有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现如今池塘水质普遍比以往好了,鱼也更健康了。两年来,全区创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健康养殖面积5500亩,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渔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不止一条。陈晓俊告诉南京日报记者,除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都市休闲渔业,江宁区还依托科研院所的力量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现如今,水产养殖中价值相对较高的便是观赏鱼了,其中又数锦鲤最为昂贵。“传统渔业是产量决定效益,而观赏鱼是精品决定效益。”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禄口基地主任李潇轩介绍,目前市场上好的锦鲤都是以万计价,最贵的能有几十万一条,养殖产业的附加值大大增加,“钱”景广阔。目前观赏鱼产业在江宁已经小有规模。 

  南京渔业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正在从小、零、散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高淳区从养殖户手上流转养殖水面,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建设,中国螃蟹城、科创中心、苗种基地建设、池塘生态化改造等22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建成后,将形成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生产主体规模经营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让青山绿水重回身边,同时促进减量增收,带动渔业产业兴旺、渔民生活富裕。 (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王丽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