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升级多项保障政策解决突出民生问题 兜底全面小康,为高质量发展增温
4月29日在南京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部署多项关乎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举措,锁定低保、养老、困境儿童保护、社会治理创新等,再推一批民生改善新政,为全面小康兜底,为高质量发展增温。
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救助
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表示,为高水平全面小康牢牢兜底,是当前摆在民政部门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针对边缘群体存在社会救助“漏底”风险问题,江苏将在稳定支出水平的基础上同步提升低保标准,7月起,全省将按照不低于5%的增长率提标,紧扣脱贫攻坚,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救助。
“宿迁仍然是全省贫困面最广、困难人口最多的地区。”宿迁市民政局局长倪成城介绍,宿迁将常态化做好线上数据比对和线下入户排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救助审评权限适度下放,让救助更快速。
全省将以设区市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面落实“单人保”政策,推行低保渐退缓退、就业成本抵扣办法,促进困难群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同时,各地还将推广建立县级社会救助中心,整合民政、教育、人社、残联等项目,依靠大数据实现“智慧救助”,通过“线上只上一张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为困难群众提供系统帮扶。
为提高救助精准度,全省在册低保对象将接受新一轮全量信息核对。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江苏省将探索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等认定办法,建立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先解决“跳一跳够得到”的民生问题
如何重点为“一老一小”以及广大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全省民政系统将紧扣群众需求,深入排查存在的问题,逐项制定解决方案,撬动各方力量,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解决“跳一跳就够得到”的问题,用3年-5年攻坚解决深层次问题。
“无锡人口老龄化率达26.49%,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是2020年的重点任务。”无锡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葛恒显介绍,该市年底前将实现所有街镇日间照料中心和区域性助残中心全覆盖,并探索设置“家庭照护床位”。
全省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将得到多元回应。根据部署,全省2020年要为3万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在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服务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所有设区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55%。全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5万名。
江苏省计划3年新建拥有200-5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50家左右,新增2万张护理型床位;新增嵌入式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新增2万张家庭照护床位,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全省养老床位总数要达千名户籍老人拥有40张床位的目标。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今后3年将力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服务3个乡镇。
兜底保障困境儿童,2020年也有新部署。盐城市盐都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祁亚洲介绍,该区要把“一老一小”全部纳入区智慧民政服务平台,引进专业社工为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照护”。针对全省2万名重病重残困境儿童未享受定期生活补助的问题,省民政厅将按照不低于社会散居孤儿标准的50%发放定期生活补助。全年将新建200个儿童“关爱之家”。
当前,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省民政厅将督促53个尚未建成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的乡镇、涉农街道,在2020年全部完成设施建设。
为“中国之治”培育多元共治力量
疫情期间,全省对3万多家民政服务机构进行拉网排查,2000多家养老和福利机构全面封闭管理,基层护理员和社工用两个多月的坚守换来机构“零感染”。
“疫情全方位考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民政系统必须主动融入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培育多元共治力量,创新镇街、村居治理模式,提升民政队伍治理能力,才能推进‘中国之治’江苏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吕德明表示,民政系统将凝聚多元合力,建设高质量社会力量参与体系。
据统计,全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共筹集7.08亿元,启动脱贫攻坚慈善项目272个。2020年,各地将建设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重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支持。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资源对接等多种方式将被综合运用,让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城乡社区协商和“微自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助推器。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汪风华介绍,该区将建成一个不少于200万元的社区基金会,推动社区协同治理;试点线上慈善超市企业化运作,第一年力争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第二年突破亿元。
“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2020年将在所有地区强力推开,民政部门将持续为社区减负增效。为激励社区工作者,江苏省将完善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等薪酬制度。此外,各地还将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改造提升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华日报 记者 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