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临湖村:拔穷根甩穷帽,致富驶向快车道 最后一个脱贫村 大步流星奔小康
临湖村地处高淳区阳江镇北部,东北接石臼湖,东南毗邻固城湖,全村河道纵横,水面面积达到1000亩。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4月初,气温渐升,南京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每天都是一幅活力迸发、希望升腾的发展画面:入村主干道走北线上,挖掘机忙着挖掘土石加固道路;蟹塘水面上,蟹农轻快地划着小舟打捞水草,为蟹苗投喂饲料;蔬菜种植能手不断进出村部,蔬菜产业新项目即将从设想迈向现实……这个南京市最后的脱贫村,摘掉贫困帽子后,正抢抓机遇奋勇前行,大步流星奔小康。
摘帽:八方支援拔掉穷根子
临湖村位于高淳西北部,东北接石臼湖,东南毗邻固城湖,西部与安徽当涂县隔运粮河相望。依堤而建的临湖村,村内水网密布,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可用“地无三尺平”来形容。丰富的水资源为村民提供了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但水网阻隔也让村里交通不便。
临湖村党支部书记孙爱牛表示,河道资源为村民提供了水产养殖致富生计,但村集体缺少收入来源,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的掣肘。
2018年,临湖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为93.86万元,没有达到脱贫转化标准,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未脱贫“摘帽”的经济薄弱村。
为了帮助“全市最后一个未脱贫村”顺利脱贫,市、区、镇三级联动,迅速展开帮扶。针对村集体收入缺乏稳定来源,市、区联动送来“造血”资金——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紫金农商银行支持200万元,高淳区政府、阳江镇政府各配套支持100万元,村里利用这500万元购置了高淳区螃蟹城门面房,每年可获15%的固定收益。
江宁区交通建设集团出资20万元帮助临湖村购买苗木,在杨家湾建设苗圃基地。前几天,南京日报记者来到杨家湾时看到,20余亩的乌桕树在片片金色油菜花田中挺拔站立。2020年9月等到苗木成熟可以移栽时,每株苗木售价将超过1000元,为村集体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临湖村“缓过了神”,2019年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达180.7万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攻坚: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临湖村顺利脱贫“摘帽”,低收入农户增收也未落下。
今年47岁的张建牛患病多年,妻子遭遇交通事故缺乏劳动能力,父母亲年事已高又患有高血压,两个孩子在外上学,张建牛成为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
身患疾病、年龄偏大等原因致使劳动能力丧失是临湖村低收入农户的现状,为了帮助他们脱贫,确保不再返贫,临湖村多措并举狠下功夫。
“我在家养螃蟹,妻子在服装厂打零工,干干轻活也能拿点钱,再加上村里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分红,一年能拿到近5万块钱。”张建牛说。
2019年,临湖村打造了走马埂美丽乡村宜居村,建设美丽庭院,小村庄“梳洗”一新,干净整洁,张建牛又应聘了村环境保洁员的岗位,每月增加1000元工资,小日子渐渐过得宽裕起来。
在孙爱牛看来,村子里发展产业有了钱,投入到村庄建设,可以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带动低收入农户也脱贫致富,“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两者相互促进。”
愿景:两大产业带领村民奔小康
脱贫“摘帽”以后的路怎么走?临湖村已经谋划新蓝图。再过几天,村里南北走向的沧杨线就要开工建设,这条位于水网密布区域的道路将与临湖村走北线、大杨线连接,形成进出村的主要公路路网。“要想富,先修路,三线并联之后四通八达的公路主干线,将为临湖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孙爱牛说。
村庄道路打通,未来产业路径也更加清晰。
“村里在胜利圩和永胜圩流转了近千亩土地,准备发展蔬菜大棚和水产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孙爱牛说,村庄脱贫“摘帽”后,绝不能“等靠要”,而是要自身持续“造血”,蔬菜大棚、水产养殖就是临湖村强化“造血”能力、带动村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未来,近千亩土地可以出租给种养大户,村里还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为低收入农户增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种养大户、村民三赢。
“蔬菜可以销给区、镇的集体食堂,集中定点提供时令蔬菜,规模壮大后,还可以往南京市区运送。现在网上销售很火,我们可以搞直播销售,让临湖村优质水资源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说起村里的新蓝图,孙爱牛满怀憧憬又信心满满。 (南报融媒体记者 范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