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旺了 钱包鼓了 环境美了 美丽水乡,过上春天般好日子
江宁钱家渡村春景如画。 新华日报记者 赵亚玲 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充分展示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充分展示江苏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营造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浓厚氛围,新华日报3月31日起开设“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专栏,首批推出“百村调研行”系列报道,报道江苏省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成果,敬请关注。
3月27日,江苏省“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市江宁区举行。“百村调研行”第一站来到湖熟街道钱家渡村。钱家渡村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之一,这里河网纵横,塘田交错,呈现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从偏僻闭塞的小村庄,到有颜值有内涵的“小康村”,钱家渡用特色产业旺了一片田野,富了一方村民,反过来带动更多人回村创业,在“家门口”奔小康。
产业旺村,薄弱村摘了帽
“每天眼一睁,就愁社区怎么开门,只能到处‘化缘’。”想起以前的“紧巴”日子,湖熟街道和平社区党委书记丁桂平十分感慨。社区2016年列入“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不到17万元,社区干部每年工资需要80万元,保洁、办公等支出200万元,每年社会民生事业投入还要200万元,缺口巨大。
要想富口袋,先得换“脑袋”。丁桂平召集社区干部、党员召开脱贫头脑风暴大会,不再等靠要、不再单纯依靠输血。“要资金”变为“要资本”,有了资产、项目,就有了长久的产业。江宁开发区帮扶2000万元资金,社区一分没动,与江宁交通建设集团合资成立南京源山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社区占股48%,不参与实际经营,每年固定拿10%分红。社区将各级补助资金、集体资产拆迁款近1000万元,交给建设单位进行资产置换,通过招商、租赁或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取长期收益。
2017年,江宁区启动中部美丽乡村建设,钱家渡村恰好位于核心位置。社区紧抓机遇,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等30余个项目。现代农业借势而起,润和水产等一批合作社、家庭农场红红火火开起来,金陵起居文化馆、滨水民宿、老湖熟鸭馆、乡兴园等13个项目建成开放。
资产资源一盘活,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薄弱村很快摘了帽。2019年,和平社区稳定性年收入达450万元。82户低收入农户,通过政策兜底、就业帮扶全部实现脱贫。
“家门口”就业,生活有奔头
“儿子成家了,娶的还是外地媳妇。”2019年,身体残疾的村民王纯强了却一桩心头大事。老伴走得早,儿子此前在外地打工,眼看快30岁也没谈对象。如今,儿子在村里合作社上班,自己在村里当保洁员,父子俩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合作社25个人都是本村的,每人每年都能有4万多元收入。”润和水产合作社负责人黄连宝说,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更多像王纯强父子这样的村民在当地找到工作,生活更有奔头。
“回乡创业”,回村探亲时,在外生活20余年的陈叶琴感叹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果断做出这样的决定。钱家渡停车场旁,一栋白色两层小楼被满眼的绿色环绕,古朴的招牌上写着“和平饭店”4个字。陈叶琴的和平饭店是钱家渡第一家村民参与经营的农家乐,也是游客们最喜欢光顾的“网红饭店”。每逢节假日,食客满座,女儿女婿齐上阵帮忙。陈叶琴总是笑意盈盈,这忙碌时光,是她多年期待的幸福时刻。“在家门口当老板,一家人一起奋斗,有什么日子比这更幸福呢?”陈叶琴感慨地说,一家人曾长期为生计去不同城市打工,回乡创业,化解了陈叶琴20多年浓浓的乡愁。
“32台(套)农机设备、1架喷药无人机、2条育秧流水线、6套完整烘干设备……从种到收,现代化农机开足马力足够应付2000亩地。”谈起机械化种植,村民杨长根底气十足。8年前,杨长根流转和平社区400亩田地,用来种植水稻和小麦,一年收入不过七八万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概念,杨长根突然领悟,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职业。同年9月,“杨长根家庭农场”注册成功,理念变了,效益就来了。杨长根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当年收入就翻番。
新风扑面,景美人更“美”
“水是我们钱家渡最大的特色,快登船来看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者、钱家渡特色田园村党支部书记朱伟的邀请下,新华日报记者登上乌篷船,只见河水碧波荡漾,岸边青砖白瓦,风景美如画。
“别看我们村现在水清岸绿,从前可不是这个样子。”朱伟说,钱家渡河湖交错纵横,水域面积占60%以上。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造成水质恶化,水环境污染成了大难题。几年前,南京开启水美乡村建设,钱家渡下决心治理水环境,通过河道清淤、岸坡整治、铺设污水管网、自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村里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如今河道水质从五类稳步提升至三类,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
钱家渡“借水行舟”做出一篇浓墨重彩“水文章”。一条3.8公里的水路,打造成乌篷船游览水上环线;钱家渡外围,尚桥生态园、江南水利文化园、现代农业展示馆、菊花园串珠成链,14公里水上游览大环线正在形成。
“钱家渡不仅环境美,人更美”,这是很多去过钱家渡游客的感受。村里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环保公约。“搞好房前屋后绿化”“讲究卫生”“不乱放柴堆杂物”“家庭和睦、团结邻里”……这一条条公约都是从村民手里征集的。村里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村民成立志愿者队伍,每天巡查村容村貌,后来逐渐扩充细分为文体志愿者、道德讲堂宣讲志愿者、长效管理志愿者等队伍,目前共有志愿者200多名。(新华日报 记者 李 凯 许雯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