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首次参加宁启线春运 “蓝衣人”为“绿巨人”保驾护航
等待保养和检测的“绿巨人”。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 摄
2019年10月刚全线贯通的宁启线(南京—南通启东),2020年迎来首个春运之旅。这条线路开行的是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因为块头大、列车周身采用国槐绿涂装,被昵称为“绿巨人”。
“绿巨人”是“复兴号”大家族第一款动力集中式的电力动车组,也是普速线路旅客列车的迭代升级产品。每天,当“绿巨人”下班停稳后,整备人员就要开始为它做“保养”,以保障“绿巨人”能在第二天重新精神焕发,继续安全平稳运行。1月13日上午,南京日报记者来到南京东机务段的整备中心,在寒风中体验“蓝衣人”如何为“绿巨人”保驾护航。
在南京东机务段南京整备车间的客技站(铁路客车车厢检修的场所)里,南京日报记者见到了一列正在进行整备作业的“绿巨人”。一群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围着它上下忙碌着。从列车外形看,流线型的设计与常见的复兴号“子弹头”动车组列车外形相似,内部服务设施设备也与既有动车组基本一致。“绿巨人”动车组两端都有车头,其动力集中在动力车,列车两端均可驾驶。
整备车间副主任臧首华说,“绿巨人”开进整备车间后,“蓝衣人”先要给它洗去一路风尘,然后开始进行保养作业。首先是车头部分的导流罩状态检查,包括导流罩内的车钩等。导流罩位于“绿巨人”的“嘴巴”上,重联机车需要用导流罩里的钩子相连,因此,检查“嘴巴”的咬合紧不紧很重要。工人们打开“绿巨人”的“嘴巴”,把整个头伸进了“嘴巴”里,用手电筒仔细检查挂钩内每个螺丝的松紧程度以及内部的使用、磨损情况。即使发现小的损伤,也要立刻进行修补。
接下来,是检查车体车底。车底的转向架是“绿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结构复杂,每个零部件都要手到眼到视频摄到,以排除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乘坐过‘绿巨人’的旅客,可能对其开行过程中的平稳印象深刻,这是因为车底安装了特殊的气囊减震设备。车厢下部的车轮及减震装备,也是技术人员检测的关键之处。”臧首华解释道。
“绿巨人”之所以动力满满,是因为它头上的受电弓可以将高压电导入体内,转变成行车动力。因此,受电弓就是“绿巨人”的生命线。但是,在“绿巨人”头顶作业却是既危险又艰辛的。毫无遮挡的车顶上,寒风呼呼往脖子里灌,看南京日报记者在车顶旁的铁架上站了一会儿就冻得直抖,技师兰厚跃笑笑说:“冬天还好,多穿点就行,夏天你站的铁架都烫手烫脚。”
兰厚跃正在检查的是D716次(南京—北京)“绿巨人”的受电弓和车顶状态。他向南京日报记者演示如何测试升降弓时间。“绿巨人”的受电弓与高压电网接触时,需要由列车司机一键开启“绿巨人”体内一种压力控制设备,让受电弓接入高压电接触网,这个接入时间要确保在5—7秒内,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受电弓或接触网造成伤害。受电弓正常升起后,他又拿出包里的水平仪,测试“绿巨人”头上两条受电弓是否水平,“如果存在高度差,那么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就会存在供电不足、拉弧放电等危险。只有排除了所有隐患,才能确保‘绿巨人’再次上岗时精力充沛、动力满满。”
南京日报记者获悉,春运期间,宁启线上的“绿巨人”由8节短编列车增加到16节长编重联列车,为确保运行过程中各项功能状态良好,每列“绿巨人”做一次“保养”都需要4—5个小时。1月13日,兰厚跃和五六个同事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忙到中午1点多才吃饭。“我算过,一趟标准的整备作业下来,要在列车两头来来回回走8趟。一天工作下来,微信运动两三万步是常态。但是,能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这点儿辛苦非常有必要。”兰厚跃说。(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