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1月4日,在苏州市姑苏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姑苏区提出将立足老年居民需求,将“助餐”服务作为先导性解决养老难问题的“牛鼻子”,全面启动老年人“幸福助餐工程”,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为进一步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结构短板,串联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姑苏区将通过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枢纽型平台,整合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并以辐射周边多个日间照料中心及助餐点的形式,形成功能互补,医养融合的“区域化”养老服务网络。“未来几年,全区计划打造20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平均每个街道覆盖2-3个。”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费颖介绍,当前姑苏区正以高质量、全覆盖为目标,着力构建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助餐点为主渠道、社会化助餐为补充的“3+X”助餐服务体系,未来还将建设统一的为老(助餐)服务信息化平台,统筹辖区为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学、助浴、助急、助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
姑苏区以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方向,在古城精细化养老上下功夫,围绕“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转变。聚焦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姑苏区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项目,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聚焦促进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新增8个日间照料中心,姑苏区推出苏州市首个“社区食堂”,推行“养老顾问”制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聚焦推动养老机构服务分层,姑苏区引导专业化、小型化、社区化养老机构建设,重点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建成吴门桥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1324张养老床位。
据悉,未来,姑苏区将引入“家庭养老床位”概念,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包”等个性化的“套餐”服务,逐步将专业机构照护服务向家庭养老床位延伸,促进机构、社区、居家服务形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开展“喘息式”短托照料、失能失智老人专业照护等特色服务,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就便的“原居安养”;引导辖区优质医联体资源渗透到养老助老机构,实现医护资源和养老资源的多点融合、多元结合,推动辖区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的“牵手共进”。(文 杨竹一 韩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