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的内涵“富”的路子 “美”的标准“高”的指向 常州:明星城市交出硬核答卷
贯彻落实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交出硬核答卷。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表示,常州打造工业、旅游、管理3张城市名片,用工业和能源互联网赋能产业丰富“强”的内涵,打造“双网融合”常州现象;用产城融合思维建好明星城、浇灌幸福树,走出“富”的路子;用“美”的标准、“高”的指向,让文化文明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精品生产、全域文明常州标识,凝心聚力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深融提升,擦亮工业明星城市新名片
常州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以及与之伴生的隐形冠军集群和大国工匠人才。五年来常州累计引进总投资3亿美元或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个。高新技术企业增至近1800家,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上市企业61家,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6家,行业隐形冠军超200个,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如何让产业和城市深融?常州市委市政府思考的是,常州工业优势在于制造业基础扎实、制造门类众多,想方设法把小而散串联成线、成网、成有机系统,以互联网的融合思维抓住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双网融合”突破口,打造产教融合、双网融合、产城融合的新模式。
2019年6月,常州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设立市工业互联网基金,培育更多“上云企业”“智能工厂”。万邦开迈斯新能源充电解决方案项目、天合光能智慧能源项目、科教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比亚迪华为基于5G智慧工厂合作项目……一批项目签约。
航天云网、北自所长江研究院、数码大方、天正工业等汇聚常州,新增省工业互联网五星级上云企业总数列全省第一;全省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常州,省内本科高校第一家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落户常州大学,天合光能联手华为、阿里、IBM等国内外16家企业和单位建设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在工业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常州正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
新增入驻机构和孵化企业386家,科技企业总数超3300家,科技人才总数超2万人……在刚刚公布的2019年中国创新园区前10强名单上,常州科教城荣登榜首。常州科教城正加快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耦合、教育和科技深度融合、人才和资本深度结合。
围绕建设“中国职教名城”战略定位,推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常州打造“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产教融合品牌,并被推荐为全省产教融合示范市。
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中以融合创新常州模式全国领跑,保持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的“三个领先”。日前,《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创新体系建设方案》获得科技部批复;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意见给出政策红利,支持常州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资源,实现创新机制示范、创新要素融通、创新合作引领、创新经济带动,建设中以创新合作融合发展先导区、国际化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新经济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区。
富民果实,幸福树拔节生长
一粒种,水稻单产连续保持全省第一;一间房,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座城,生态绿城建设,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一块地,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实现“七个率先”……富庶之地怎样富民?高线不断刷新,底线一再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幸福感持续攀升。
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将全域景点、乡村旅游点串珠成线,在城乡间架起人流、物流、商流的便捷通道。“以前很多乡亲出门打工,房子空成‘麻雀窝’。以村民闲置农房入股经营乡村旅游,合作社每户社员年均分红超4.5万元。”溧阳市富民资产合作社社长潘建华说。1号公路开辟了“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的农旅融合新路径,推动乡村资源附加值不断提升。
从省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金坛黄金村村书记严清华带领村民建设蚕桑基地,拓展畜禽养殖,从省农科院争取到优质软米种植项目,村里的有机稻米、农地股份、农机专业三大合作社相继成立。省级贫困村变成国家级生态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省文明村。
5年来,常州市探索提供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实现居民减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刚性和不确定性的支出,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用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减”,换取收入含金量的“增”、“隐性财富”的“增”。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预计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792元,年均增长8.9%。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8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文化100”惠民等多项民生福祉工程形成常州模式。基础教育全国领先、高职教育富有特色,“三项融合”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
润泽人心,打造风尚高地一面旗帜
道德讲堂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建成全国首批全域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常州之美,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文化文明内涵高”。高,是道德讲堂的全国样本,是精品生产的常州现象,是凡人善举的首善之城。
让道德之光辉映城市文明,常州把“常州三杰”革命传统、“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作为实现“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要支撑,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锡剧《卿卿如晤》、儿童剧《青铜葵花》荣获江苏文华大奖,电影党课《桂香街》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奖,《老中医》等9部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总分列全省第一。精品生产百花齐放的“常州现象”正在形成。
作为道德讲堂十年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钟楼青松书场宣讲员钱孟林说:“作为全市百万道德讲堂参与者中的平凡一员,万千言语化作一句话——在路上。”
在菁菁校园,在行业窗口,在一线车间,在新市民公寓,在火热军营,在寻常巷陌……道德讲堂着眼培育时代新人,以平台化运作打造道德讲堂“大IP”。遍布城乡的上万个道德讲堂,受众人群超千万人次,形成“每天讲堂在行动、每周总堂有活动”的常态。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覆盖全省、走向全国的“燎原之势”,成为飘扬在江苏道德风尚高地上的一面鲜艳旗帜,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德治”、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探索。(新华日报 记者 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