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如何加快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经济薄弱村能否如期顺利摘帽?
“‘十三五’以来,泰州泰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点难点,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突破,精准滴灌,深入推进。”泰兴市委书记刘志明说。
2018年底,泰兴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有31093人,累计脱贫28421人,245个经济薄弱村,累计脱贫196个,脱贫率分别达91.4%、80%。
“到2019年底,泰兴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将实现全面脱贫。”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赵建东说。
泰兴市新街镇金干村一直是泰兴的经济薄弱村,到2018年年底,村集体收入仅有9.5万元。“2019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到账已有24.7万元,到2019年底,村集体收入肯定超过35万元。”金干村负责人唐文祥高兴地说。除了财政支持和标房出租外,2019年他们村又多了几条收入渠道:成立劳务公司,从事中沟护坡管护,一年增收5万元;为敬老院提供保洁服务,一年增收4万元;为村里的农业科技园提供服务,一年增收4万元……
保证村级集体收入稳步增长,既要挖潜,又要“造血”。泰兴全市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采取发包闲置资产、重新签订合同、增加补充合同等措施,优化资产资源利用617宗,新增集体收入556万元。建立2018年-2020年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库,实行财政分档扶持,整合扶贫资金2.13亿元,实施村级增收项目113个,75个项目已竣工见效,全部建成后经济薄弱村将增加集体收入1500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靠“短平快”的“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项目为主导,扶持就业与创业,才能让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近年来,该市加大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力度,构建“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帮扶有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参与生产经营、收益分配。
姚王镇率先引进泰兴远大家俬设立的藤编加工点,推进靶向扶贫,这种按件计酬、看得见效益的“企业+农户”扶贫模式,很快在泰兴全市推广。凤灵乐器、洋芋生态等企业纷纷加入,目前该市共有藤编、乐器、包装、纸扇等10多种项目加工点,覆盖357个村居,带动低收入、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近万人。分界镇七贤村依托村里的绿花菜专业合作社,向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蔬菜种子、技术指导、采购等多种服务,同时延长产业链,吸纳低收入农户从事绿花菜、甜豌豆深加工,年促低收入农户增收万元。
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该市将“五包”技能培训拓展至各个项目加工点,建立孵化基地,让一些年龄大的低收入人员以及贫困残疾人在短时间内掌握加工技能、实现快速脱贫。
“2019年我们将全面执行危房改造配套政策,保障困难户住房安全的同时,注重提高其生活质量。”泰兴市扶贫办副主任顾峰说,新时期脱贫攻坚提出“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就是要让老百姓有稳定收入,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过上有质量的幸福小康生活。在推进危房改造的过程中,该市还将困难群众门前道路全部进行硬质化改造,方便群众出行。(新华日报 作者 张建荣 孙刚 严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