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携首部中国题材长诗《桂花》来宁“我想写更多作品献给中国读者”

阿多尼斯在扬子江作家周参加主题论坛。南京日报 通讯员 张俊哲 摄
“桂花树,我要向你表白:你崇高而珍贵,普通又特殊,但又混杂于众树之间,这恰恰是你的可贵!”金桂飘香时节,享誉世界的诗人阿多尼斯携着他的首部中国题材长诗《桂花》,开启第八次中国之行,来宁参加第二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是其中重要一站。在先锋书店,阿多尼斯与中国读者和新老朋友见面,一起朗诵诗作,分享诗心,畅叙友情。
一场论坛:阿多尼斯博士论文带来灵感
89岁高龄的阿多尼斯,出生在叙利亚,旅居巴黎,是著作等身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是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当代阿拉伯人的文献”。从2005年开始,阿多尼斯的名字就和诺贝尔文学奖联系在一起,历年均是获奖大热门。
这次来南京参加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对阿多尼斯具有特殊意义。本届作家周的主题论坛以“文学:稳定与变化”为主题,灵感来自阿多尼斯的博士论文《稳定与变化》。“这个观点当时在阿拉伯社会引起非常激烈的争论。很高兴参加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今天的中国正发生着中国历史上很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那么在中国发生经济巨变的同时,我也想看一看中国的艺术和文学有没有发生与之相匹配的伟大变化。”阿多尼斯说。
论坛上,阿多尼斯和法国作家多米尼克·西戈、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以及张大春、阿来、毕飞宇、李修文等著名作家展开碰撞与对话。
一个梦境:想写更多关于中国的作品
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举行之时,满溢的桂花香让阿多尼斯想起了去年的中国之行。去年此时,同样的季节、同样的芬芳,让他诞生了创作长诗《桂花》的灵感,他的前两部中文版诗集的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编审王理行当时就跟他约定,长诗写好后,其中文版仍然在译林出版社出版。“桂花香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写这部长诗就像在写梦境,是把我关于中国的梦写下来。《桂花》写完了,但中国的梦还没有结束,我还有更多作品想献给中国读者。”阿多尼斯说。
译林出版社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阿多尼斯访华期间,在广州、成都、南京、皖南等地出席了多项文化活动。其间,他种下一棵以“阿多尼斯”命名的桂花树,这也是国际上第三棵以他名字命名的树。阿多尼斯告诉记者,《桂花》的阿拉伯文版尚未出版,中文版是《桂花》在全球面世的第一个版本。《桂花》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薛庆国表示:像阿多尼斯这样在世界文坛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以一首长诗书写当代中国,堪称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历史性作品。
一段佳话:世界级大诗人把新作献给中文版译者
《桂花》字里行间流露出阿多尼斯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整部作品不拘一格,叙述、沉思与想象熔于一炉,语言瑰丽而奇峻,意象丰满而密集,堪称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他眼里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
《桂花》上写着“献给薛庆国”,以此作为阿多尼斯对译者的感谢和友情。薛庆国是中国阿拉伯语界的一流学者和翻译家,是他把阿多尼斯引入中国并成就了当代诗坛的一个奇迹。薛庆国由衷感慨:“浪漫诗人阿多尼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既对我这位中国译者表达友好和厚爱,更对中国人文和自然表达爱恋和敬意。”亲历全过程的责任编辑王理行表示:“一个世界级大诗人把自己的新作献给其中文版译者,堪称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南京日报 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