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发健康医疗等超级应用,单向信息推送变多元互动,服务范围扩展到都市圈 “我的南京”APP将“变变变”
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其中就包括智慧城市的打造。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智慧南京将在哪些方面布局?在10月16日上午举行的2019智慧江苏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展开头脑风暴,为智慧城市打造建言献策。
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是智慧城市建设根基
“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是智慧城市的根基。要建设智慧城市,工业必须调整结构、根治污染,要转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改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迅速,智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全国664座城市,有超过500座明确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相关方案,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90个。
李毅中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是根基。比如,世界著名的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都是制造业中心,占据制造业的制高点,它们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典范。建设智慧城市,工业必须调整结构、根治污染,加快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而且技术改造也要突出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包括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此外,智慧城市打造要同步加速数字经济发展,要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实现“数字产业化”,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无线通信、集成电路等关键环节加快实现自主可控,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比如5G网络、数据中心等。
“我的南京”APP正开发健康医疗等超级应用
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2019年1月16日正式挂牌,主要负责全市大数据整合管理、开放应用及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管理等工作。
该局副局长陶为波介绍,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南京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19年8月,《南京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可持续运营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过去智慧城市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将难以为继,条块化、科层制的建设和组织模式也必须反思,要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建设运营模式。
陶为波透露,南京在学习借鉴新加坡、上海等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将重点做几件事,其中包括,目前已有430万实名注册用户的“我的南京”APP将提档升级,开发完善城市交通、健康医疗等超级应用,服务方式从单向信息推送转向多元互动,服务对象从个人扩展到企业,运营模式从政府全包到政企合作,服务范围从本市扩展到都市圈及更大区域。目前,已经启动全市自然人和法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及主数据模型项目建设;与南京大学、航天科技、中科院等院所机构的国内顶级专家及头部企业,在“生态眼”“安全眼”“雪亮工程”等项目的基础上,汇聚城市物联网数据,并积极尝试全新的数据采集方式,打造实时动态多源的“城市之眼”感知平台。
江心洲要打造国际水科学应用示范区
2018年底召开的南京市委全会提出,重点支持建邺区依托中新生态科技岛先行先试,打造中新智慧城市示范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理事长、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旻介绍,公司参与了这一课题研究。
李旻介绍,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启动建设已有10年,是南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最大规模的整体合作项目,将扮演“火车头”角色,探索新宁两地更多合作机会。未来拟将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成为国际水科学应用示范区。在保护和提升江心洲现有生态的基础上,突出以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生态开发。预计建成后年均税收达20亿元人民币以上,带动10万人就业。此外,还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岛屿的智能升级,其中当前已布局的包括车路系统、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防汛体系等。(南京日报 记者 毛庆 梁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