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朱远明 杨心怡):“‘张调解’来时有办法,‘张铁嘴’到场多和谐,‘张包公’出现显公平。”这句话在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中流传了三十余载。三十五年来,张发利成为了黄花塘镇乡间村里家喻户晓的人民调解员,2018年,他所在的黄花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前不久,张发利本人也喜获殊荣,被评选为“淮安市金牌人民调解员”。近日,国际在线江苏频道对张发利进行专访,了解他的调解人生。
淮安市金牌人民调解员张发利接受国际在线江苏频道专访 摄影 朱远明
吃了千辛万苦 退役军人变身为金牌调解员
今年60岁的张发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已41年,他于1982年2月退伍回乡,曾任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到黄花塘镇司法所工作,现任专职人民调解员、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社会矛盾调处服务中心副主任、老张调解室主任。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哨和卫士,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任职之初的张发利吃了不少苦头。工作中,他奔走于旧铺镇的大街小巷,工作之余,他努力自学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的专业业务知识。“当时生活拮据,一个月工资才32.5元,为此没少让家人跟着受苦。”提到家人,张发利哽咽道,因为调解工作的特殊性,刚开始工作的他不仅没时间陪伴家人,还经常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给家人,“我最心疼我的孩子,最感谢我的妻子,但也正因为她们的理解与支持,我才能坚持做下去。”
从业以来,张发利始终以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以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真情,践行合格共产党员、人民调解员的使命和担当,做实、做好、做精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
想了千方百计 总结创新三大工作法
据了解,35年来,张发利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500余件,避免各类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避免各类矛盾纠纷激化近350人次,2019年来已经调处了各类矛盾纠纷200件,避免和挽回各类经济损失280万元。
在5500余件矛盾纠纷中,张发利时刻调整总结工作经验,创新了情感工作法、显性工作法和隐性工作法三大工作法。情感工作法即以真诚、真心和真实给纠纷当事人温暖,让纠纷当事人感动,使其相信调解、愿意调解、依靠调解、接受调解。显性调解工作法即在必要的情况下充分彰显人民调解的法律属性,遏制和稳控纠纷事态和人员情绪,使其冷静地进入人民调解的序列。隐性调解工作法即遇到特殊情况时,照顾当事人的面子,利用其身边人、亲近人劝导、引导和教导,使其自觉步入人民调解的轨道。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曾经用隐性工作法让一位倔强的老人接受调解。”张发利说,2017年4月,一位刘姓村民找他哭诉,其丈夫在外地务工遭遇交通事故死亡,得了34.5万元赔偿款,钱被公公婆婆婆领取后,分文不给同是继承人的刘某。到了刘某家,张发利一边把相关的法律资料拿给两位老人学习,一边动员老人信得过的亲友一起来做工作,同时说服老人14岁的孙子常去看望爷爷奶奶,慰藉老人丧子之痛。经过张发利的7次登门,矛盾最终圆满化解,老人将赔偿款中的24万元分给了儿媳小刘。
旧铺镇居民杜福林说:“我曾经也在张调解员的帮助下,解决了困扰多久的问题,他非常认真负责,不仅教我们怎么做,还会替我们通过多方渠道解决问题,非常感谢他。”
走了千家万户 始终保持廉洁自律
张发利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巧,也有着“金牌”素养,时刻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
“我处理过很多纠纷案件,不少当事人都有过‘走后门’的想法,但都被我言辞拒绝。”张发利介绍道,2015年6月5日夜里,某村纠纷信息员拨通了他的电话并说张、杨两户因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发生纠纷,双方情绪激烈,聚集了好几十人,随时可能引发械斗。当时,张发利在医院照顾高烧的孙子,了解情况后,他立刻前往村中调解,及时地稳控了态势。事后,杨某、张某又不约而同地找到张发利的亲戚,托张发利在调解时偏向自己一些,张发利了解情况后,严肃地教育了双方。在纠纷解决后,双方都表示十分愧疚,并称赞张发利的公正廉明。“有理讲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要证据真实、理由充分、符合法律,我一定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张发利坚定地说道。
淮安市盱眙县司法局局长刘广金用“人民调解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形容张发利,他说:“张发利这类先进典型的存在,能让老百姓之间的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