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朱远明 杨心怡):从江苏北部西行至西藏察隅,迢迢万里,整整一年,他为大山深处的村民送去温暖,用摩托车骑出了一条普法之路,他就是淮安市“援藏律师第一人”——王名海。
王名海,现任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2014年,王名海进驻西藏察隅县,成为全国首批35名进驻西藏无律师县开展法律服务的志愿者之一,被察隅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察隅特殊贡献者”称号,多年来,他曾数次立功受奖,是淮安市司法行政战线先进评选中的“常胜将军”,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表彰为“全国优秀律师”。近日,国际在线江苏频道对王名海进行专访,了解他的万里援藏路。

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王名海律师接受国际在线江苏频道专访 摄影 朱远明
从教师到律师 不变的是对信仰的坚持
在做律师前,王名海是一位在盐城教法律的人民教师。在通过律师执业证考试后,他于2005年进律师事务所实习,2006年开始正式执业。“教师与律师都是我喜欢的职业,我一直对法律很感兴趣,想通过法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2010年,在律师行业从业四年后,他受“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发,想为社会再多做些有意义的事。2013年12月,司法部向江苏省等7个省市发出招募令,招募35名律师到西藏开展法律援藏服务,王名海是淮安市第一个报名的律师,他说:“以前,我无数次动过念头,想到边远地区去做一些公益事业,但由于事务缠身,一直未能成行。这一次我下定决心,连家人都没有告诉,便向市律协报了名。”2014年3月,王名海收拾行李,一脚踏入了西藏察隅县,一待就是整整一年。
触摸过深山中孤独的恐惧 也见过最美的风景
“进藏的第一个晚上我就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被送去医院吸氧。”回忆起援藏的历程,王名海说道,“在进藏的路上,我经过了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路’的排龙天险和通麦天险,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两车交汇的时候,我清晰地看到,外面那车辆的车轱辘就压在悬崖边上,沿途还多次出现飞石、泥石流和塌方,14公里的一段路,汽车行驶了3个多小时,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胆战心惊。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世上竟然还有这样艰险的山路。”
察隅县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江苏,而人口只有2.8万人,散居在四面八方的6个乡镇,王名海就是那里的第一个律师。“刚进藏的时候就,村民就问我‘你是法师吗?你有没有法袍、戴不戴假发?’”王名海说,在察隅县,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要么调解,要么上访,打官司是稀罕事,据察隅县法院的一组数据显示,自1976年建院以来,该院年庭审案件不到50件。王名海在察隅县的一年,年庭审案件猛增到110件,这其中,半数以上的案子都是由他代理。
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方便普法,王名海自购置了一辆摩托车,还学会了简单的修理。一个人下乡普法,不仅要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还要承受着沿途独自骑行的孤独。“有时孤零零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淹没在荒郊野岭中,连着好几个小时不见人烟,心里也直打颤,有时候也不免自问,来吃这份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做的这些事情到底又有多大意义?”最艰难的是到察瓦龙乡,王名海说:“察瓦龙乡一年有近4个月大雪封山,几乎与世隔绝。”因为大雪封山,他绕行700多公里山路,翻越3座高山,花2天时间从云南境内绕进察瓦龙乡。每次当他看到藏民们手捧洁白的哈达,热情地迎候在村口,所有的苦和累都烟消云散。村民们会围坐在王名海身边,听他描绘外面的世界,也会给他端来招待贵客的牛肉干与酥油茶。“我常常在想,哪怕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或是传递了一个法律知识,甚至是让藏民们看一眼电视上的律师,那么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有意义。”

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王名海律师(右一)在西藏察隅县为村民进行普法宣传 供图 淮安市司法局
在王名海处理援藏第一案时,他的母亲遭遇了交通事故,导致尾骨骨折,瘫痪在床。这对于王名海母亲本就很不乐观的病情,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自古忠孝难以双全’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当案件结束他们向我赠送锦旗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眼泪。这个案子令我毕生难忘,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次援藏工作的意义。”王名海说道。
据了解,援藏期间,王名海累计为察隅县、乡、村三级干部及群众举办法制培训64场,惠及干部群众5500多名;参与信访接待15次,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援80多起,当事人满意率100%。2015年3月,察隅县委县政府授予王名海“平安察隅特殊贡献者”称号。
公益与党建齐抓 将法治温暖一直蔓延
在察隅的下乡过程中,王名海发现有些孩子依然存在缺衣少食的现象,于是在2014年11月底向淮安市律协发了一份募集衣物的倡议书,在淮安市律师协会的推动下,400多名律师和淮安市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募捐,共募集到1600余件衣物。为帮助当地贫困儿童顺利完成学业,王名海又发起了一场“爱心结对助学”活动,由淮安市的爱心律师结对帮扶一名或者多名察隅县贫困儿童,每年给予不低于500元以上的助学金,帮助贫困儿童顺利完成学业。活动共募集到10.85万元助学款,其中王名海个人捐赠了1万元。

由淮安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募集10.85万元助学款捐赠现场 供图 淮安市司法局
王名海结束援藏工作回到淮安后,第一件事便是发起成立“淮安引航爱心公益社”,并带领公益社开展了“播撒阳光——刑事被害人公益救助行动”,通过经济救助、精神疏导、申请低保救济、帮助就业助学等方式,为刑事被害人提供救助服务。2016年王名海被评为“江苏最美法治人物”,2018年获得“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特别提名奖”。
除此之外,在王名海的带领下,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也一直在探索中进步。王名海提出的“六有党员”工作模式,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特色党建工作”,编入《江苏省社会组织党组织特色工作集萃》一书,引航律所党支部则被确定为全省律师行业首批党建工作示范点。
王名海说:“这段援藏经历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也促使我开始公益之路,如果有下次机会,我一定还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律师援助队伍。”
淮安市律师工作处处长方伟则用“低调”“厚道”“正直”三个词语形容王名海,他说:“王律师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工作中积极踏实,生活中低调正直,淮安市一直将王律师这类品行优秀的人才作为典范,倡导更多人学习,希望以典范带动行业的正向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