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扫除一好百好的“认识盲区”——二论“问问‘有没有’ 想想怎么干”
7月1日一张照片热传网络:模拟试验中50个孩子分布在一辆公交车周围,坐在车上驾驶位的人却一个都看不到。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视角的“盲区”还是其他盲区,一旦认识不到,就可能带来危险。要规避风险、少犯错误,就应对“盲区”保持足够警惕。
在近日举行的全省县(市、区)委书记政治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一个“认识盲区”问题同样令人警醒——“有没有认为经济好就一好百好,看不到其他方面发展短板的认识盲区?”问一问“有没有”,想一想怎么干,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对标找差、发现并解决问题中铿锵前行。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经济综合实力强、制造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力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2018年首次突破9万亿元,总量达9.2万亿元,增长6.7%左右。经济发展好、各方面数据比较“好看”,这是很多人对江苏的印象,也是江苏很多领导干部的内在认知。但是,经济总量“一好”,是不是意味着其他方面也都“百好”呢?对这个问题,还是要辩证、理性、客观看待,防止存在“认识盲区”。
比如,江苏经济总量很大,增速较快,但与经济增速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常常“掉队”,居民收入增速赶不上GDP增速,居民富裕程度还不够高,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痛点”“堵点”。又如,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发达,但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低端,许多产品附加值不高,挣的仍是一点劳务费、辛苦钱,急需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再如,江苏环境资源容量不大,开发强度却很高,苏南不少地方的开发强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生态环境上,江苏还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的阶段,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仍然较大,等等。
这告诉我们,在“经济好”的同时,江苏未必“百好”,有的问题甚至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若是“一叶障目”,看不到这些“不好”,就有可能陷入盲目乐观、沾沾自喜的迷醉,错过发展的良好机遇;若是“一俊遮百丑”,有意无意忽视这些“不好”,就可能自欺欺人,导致对问题正视不够、解决不力。当前,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检视问题。问题怎么检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意识到并及时消除一好百好的“认识盲区”,看清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强化走在前列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担当。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我省的具体化,也是我省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的根本遵循。扫除一好百好的“认识盲区”,就是要以这一目标要求为指向进行再审视、再对照、再深化。具体来说,在“经济强”方面,要强化创新驱动,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推进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把江苏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百姓富”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改造,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生态环境美”方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江苏;在“社会文明程度高”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一步一步把总书记勾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切实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