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涟水县黄营镇:特色农业助力两薄弱村脱贫
“香菇香起来、牛舍‘牛’起来,老百姓的生活就富起来!”说起淮安涟水黄营镇守阳、朱桥这两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历程,当地老百姓说出了这样的脱贫“真经”。
老百姓的描述是感性的,江苏省委驻涟扶贫工作队给出的成绩单是理性的:守阳村的43个香菇大棚,村集体年收获租金12.9万元;朱桥村6幢牛舍,村集体年收获租金30万元,低收入农户依靠采摘香菇、养牛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香菇的香气已经飘动,牛舍的“牛气”让人心动。一条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依靠特色农业助力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的道路正徐徐展开。
“要扶就要扶到‘点子’上。” 从进驻伊始,江苏省委驻涟水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便暗下决心。在他们看来,只有做到懂村情、解民意、真帮扶,才能把扶贫扶到点子上;只有找准治疗病根的“穴位”,才能开展“点穴式”的精准扶贫。
朱桥村是涟水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有着饲养牛羊的传统习俗;守阳村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全镇23个行政村中皆属首位,人力、土地资源充足。摸清两村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后,在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经过县、镇、村三级多次座谈、讨论,最终拍板,分别为朱桥村上马建设牛舍项目、为守阳村上马建设香菇大棚项目。
方向找准了,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加上后方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提供的500余万元帮扶资金,迅速调动起当地干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眼下,他们正以“放心干、大胆试、创新做”的姿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精准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面对村里老党员、村组干部和低收入户期盼的眼神,扶贫工作队通过送温暖、开眼界、强堡垒,让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抓手。队员们向困难党员和低收入户递上慰问金,以解燃眉之急,鼓励他们增强脱贫信心,让他们切身感受各级党委、政府精准帮扶的决心和意志。为了让村里的干群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大局上来,扶贫工作队先后组织朱桥、守阳两个村的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高邮、靖江等地参观香菇产业和特色田园乡村。参观后,建设牛舍和香菇大棚所需的土地均在三天内完成流转。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只有坚强基层堡垒,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两个原来比较破旧的村部如今修葺一新,门前广场、绿化、硬化等一步到位,党员干部有了自己的“新家”,工作环境的优化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眼前,朱桥、守阳这两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话语,都见证着“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变。(新华日报 作者 徐卫东 刘克忠 张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