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交通运输 >> 正文

苏州“停车便利化工程”深入推进成效初现

2019-03-08 11:54:39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罗毅     责编:程茜    

  原标题:苏州“停车便利化工程”深入推进成效初现 破题“停车难”,提升百姓出行幸福感

  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机动车停车场免费停放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轨道交通“P+R”停车场对停车换乘的车主给予收费5折优惠……3月1日,《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苏州市区轨道交通P+R停车场管理暂行规定》同步实施,一系列切实为老百姓停车提供便利、实惠的规定举措,收获了如潮好评。

  停车,作为交通出行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影响深远,事关老百姓出行体验。对于汽车保有量基数大又迅猛增长的苏州来说,“停车难”更是城市管理亟待破题的瓶颈。近年来,苏州深入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通过制定政策、编制规划、智慧平台搭建等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提升居民出行幸福感。

  直面痛点,顶层设计让停车管理有法可依

  停车难易与否,与城市汽车保有量直接相关。截至2018年底,苏州汽车保有量已接近400万辆,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千人汽车拥有率处于全国城市前列。当前,苏州是我省首个也是唯一启用汽车双号牌的城市。

  如此大体量的车,不仅要有地方停,还要停得便利舒心。2018年8月,苏州响应江苏省住建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的意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发布《关于推进苏州市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的意见》,提出以停车泊位建设、管理为抓手,大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

  “停车管理涉及规划、住建、公安、交通运输、物价和市容市政等部门,管理事权既交叉重叠,又分割脱节。市级层面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县级市、区(管委会)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停车信息采集渠道不畅通,大大降低了停车问题治理效率。”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胡春明透露,《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在起草之初,首先想到的就是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职责。

  该《办法》明确,苏州市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是苏州机动车停车场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车场管理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苏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机动车停车场交通影响评价,设置、撤除道路停车泊位,对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涉及的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实施监督管理……专家表示,健全法规制度是推进停车便利化的关键任务,苏州通过立法保障顶层制度设计,明晰各主要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助于构建共建共治、系统管理的新格局。

  深度挖潜,一年新增11.9万个停车泊位

  最近几日,经常将车停在苏州轨道交通“P+R”停车场的车主们惊喜地发现,换乘车辆开始享受半价优惠了。

  这种新变化,源自《苏州市区轨道交通P+R停车场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也源自苏州因地制宜增加重点区域公共停车供应、倡导绿色出行的配套鼓励政策。苏州的交通压力,在寸土寸金的古城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实际上这个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最为完善。

  为方便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古城,近年来,苏州市区先后建成了24个轨道交通“P+R”换乘停车场,共计增加万余个停车泊位。根据这次《暂行规定》,首批启动停车换乘优惠的共涉及其中16个停车场、4186个停车泊位。

  古城需要“减压”,老旧小区则需要“充电”。2018年,姑苏区对友新新村等1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停车综合整治及专项整治。同时,结合道路、绿化建设,通过对小区内具备条件的道路进行适当拓宽,增加路边停车泊位;通过对小区内空地、荒地及局部绿地改造,增加停车泊位。经过改造,这13个老旧小区共增加正式停车位数量917个,乱停乱放等停车乱象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与此同时,苏州其他县市、区,也根据区域特点推进各类停车设施建设。2018年,苏州高新区利用道路支路一侧、中环及鹿山路高架下空间、桥梁下空间、边角地块等挖掘新增泊位2464个;建成3处立体停车库,共计提供车位507个。张家港着力在“居民小区、学校、集贸市场、医院、商业中心”5个重点区域推进停车场所改建、新建、配建,截至2018年12月,新增1.4万余个停车泊位。

  根据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增加停车泊位,成为苏州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的一大创新亮点。数据显示,2018年,苏州通过建设轨道交通“P+R”停车场、挖掘老旧小区停车资源、利用边角料区域建设停车场、 鼓励共享停车等手段,市区共计新增配建公共停车泊位约11.9万个。

  智慧领航,“互联网+”提升车位有效使用率

  在城市空间稀缺宝贵的当下,增加停车泊位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将有限的停车资源更加有效地使用起来,成为未来停车管理的重要课题。为此,作为停车便利化工作实施具体内容,“建设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项目被列为2018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

  “这个平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苏州全市所有板块的停车资源采集到位,并运用大数据管理掌握车位实时使用情况,最终分析研判、引导使用者有序停车,实现停车的智慧化管理。”苏州市市区道路停车管理所副所长钱丽燕介绍,目前,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正在建设中,2018年已完成一期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以及轨道交通“P+R”停车场等325029个停车泊位已完成基础数据普查及数据导入,“苏州停车”APP也已进入上线调试阶段。

  据了解,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二期)项目建设2019年初启动,将扩大平台数据对接范围,接入吴江区、昆山、太仓等市(县)、区的停车数据,建设停车数据库,并试点道路停车地磁新技术,为实现智慧停车探索更多“苏州经验”。

  根据《关于推进苏州市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的意见》,到2019年年底,苏州所有县级市、区将全面完成停车专项规划编制或修编,并努力提升全市机动车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新华日报 作者 顾婷 陈雨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