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近年来,随着粮食质量追溯系统在泗洪全面铺开,宿迁泗洪稻农们告别了“风里雨里,泡在田里”的日子,智能监测系统代替他们日夜守着稻田。
泗洪的83万亩水稻田每年为全国输送优质大米45万吨,培育出“泗洪大米”这一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使泗洪县成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
如今,泗洪的田地里建起了粮食田间监测站,它们是稻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每日收集着稻田生态环境的每一点信息。无论是田间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大气压、光照、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等环境信息,还是土壤质量、水源质量,稻农们都能在对应的手机app上清楚看到。
当地一位农业负责人表示,透明、直观的生态监测结果为粮食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导。作为产粮大县,泗洪过去对高产的追求让这片土地拥有着紧凑的农耕节奏,化肥农药的施用也为土地带来负担。周边生态环境的每一点变化,都清晰地呈现在稻农们眼中。稻农们深知好生态才能种好粮的道理,纷纷研究起绿色种植。
大数据为泗洪带来的还有现代化生态农业,稻农们学会了种植“加减法”。不少稻农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在田间引入了稻田养殖,在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套种模式下,稻田里自成一个小小的绿色循环生态圈,种植面积变少了,稻田生态区改善了,稻米质量不降反升。
为保证稻田“休而不退”,当地农业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和数据,定下了稻绿轮作的模式。泗洪一年只种一季稻,春节前后,种上紫云英,差不多到五一时,就把紫云英翻埋下去,在田里发酵成绿肥。2018年泗洪稻米品牌连获大奖,在首届江苏好大米品牌评选中,“蟹园”泗洪大米荣获第一名;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家缘”泗洪大米荣获金奖。
2018年8月,泗洪县与南京财经大学签约,将共同建设稻米信息化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大数据综合分析,探索稻米行业智慧化服务模式。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稻米”具体应用,成为泗洪县的下一个目标。泗洪县未来将开展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合作,打造稻米新技术示范基地。
如今,稻农们已经享受到了粮食质量追溯系统带来的便利,稻农们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粮食收购入库更快了。而因为各环节信息都将随时上报系统统一监管,稻农们只要对着产品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一步溯源,粮食“上了户口”,也增加了一道品质保证,不怕没销路。
2016年11月,泗洪县政府又与京东集团、苏北粮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苏北粮油与种植农户签定优质农稻种植订单,京东集团负责粮食销售。苏北粮油还承诺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稻农手上的优质粮食,稻农们每亩地可多赚200元,激发了他们钻研科学种植和提升稻米品质的积极性。(文 王天翊 编辑 顾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