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9月27日,“建证40 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中建开放日:大型主题传播行动第24站走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活动共有高校师生、媒体记者等2000余人参观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徐州地铁项目建设,体验施工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感受改革开放40年中国建筑助力徐州建设发展的成就。
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台)党委书记、台长李爱彬,徐州市轨道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昌伟,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明铁,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副总经理、华东公司董事长宋旋,泉山区政府、中建一局、中建五局、中建安装、中建六局、徐工集团、中国矿大、江苏师大、徐州工程学院、中建华东公司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致辞 朱志庚 摄
活动以宣传片、展板及现场讲解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近年来发展业绩,重点介绍了中国建筑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履行央企责任担当的成果。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中国建筑形象片、“建证40 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主题片《建证奇迹》、“建证40 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推广片《奇迹之旅》、《四十年,建证淮海中心城市梦》宣传片,了解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建筑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奋斗历程,通过建筑的形式推动徐州整体城市面貌提升的典型故事。

活动现场 王增式 摄
嘉宾还实地参观了徐州城市地铁1号线“站东广场站-西安路站”轨行区间,从站东广场站出发,途经徐州火车站、文化宫站、彭城广场站,然后到达西安路站,了解了徐州城市地铁建设的全过程。据了解,这条横贯徐州城东西两端的工程着实不易,作为全线最大车站,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换乘站彭城广场站因其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被业内人士称为地铁史上的“最难车站”。

嘉宾参观徐州城市地铁1号线“站东广场站-西安路站”区间 王增式 摄
中建华东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宫志群透露:“1号线共占地面积近12000平方米,基坑最深处达35米,设有站台层、设备层、商业层、通道层、疏散层等五层。基坑长141.55米,宽58.5米,设计深度最深可达35.5米,是目前地铁施工领域第一大基坑。基坑较大主要考虑到彭城广场位于市中心最繁荣的地带,换乘站设置了17个出入口。”
项目总工程师高东波介绍,以东侧为例,地铁项目的地连墙距苏北第一高楼苏宁广场围护桩最近处距离仅有0.9m。地下环境则更为复杂。基坑上部2-10米是徐州特有的老城杂填土层,土质疏松易垮塌。基坑下部是灰岩、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富含承压水,在施工中易造成桩位倾斜,带来隐患,所以彭城广场站坐稳史上“最难车站”的称号。
现场的讲述环节通过对话、问答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建筑从1978年-2018年全方位参与徐州房地产、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市政公路、综合管廊、环境治理等领域项目建设,破除发展难题,改善城市综合交通,提升人居环境,拔高城市高度,活跃地方经济,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和故事。
据悉,40年来中国建筑勇于担当,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徐州新地标:承建徐州市地铁1号线、3号线工程,成为当时在同一地级城市建设两条完整地铁的建筑企业;建设“徐州第一高度”-苏宁广场(266米),承建了三环东路高架、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项目竣工后双双荣获鲁班奖;承建徐州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竣工通航,使徐州市观音机场正式进入“双航站楼时代”;投资建设徐州外环东南段,使徐州进入“五环时代”;投资建设徐州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新淮海西路综合管廊项目,真正帮徐州市民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承建云龙万达、铜山万达、三胞广场,一次次引领徐州的商业繁华,见证了徐州市4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

钢拱架安装 王增式 摄
一个个由中国建筑打造的建筑奇迹,屹立于徐州市的核心区域,推动徐州从“一层煤土半成灰”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为徐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快速发展,中国建筑把产业调整加速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作为中国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投资建造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业务覆盖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桥梁、机场站房、能源核电、市政管网、水工港务等几乎全部基础建设领域。

嘉宾合影 王增式 摄
中国建筑转型升级战略实施以来,通过深圳地铁9号线、南京地铁2号线等多个地铁项目建设,中国建筑在地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施工技术也日臻成熟,这在徐州地铁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较好体现。中国建筑徐州地铁团队深化应用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建造平台,采用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的快速传输技术,建立了施工信息与监测数据的信息融合及反馈机制,可以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进行智慧化的预测和判断,进而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智能化建造。此外,中国建筑徐州团队还成功攻克了被专家称为“省内最难、全国罕见”的彭城广场站施工难题,徐州1号线如期洞通,成功申报科研课题4项,创建示范工程及标准化工地20项,荣获专利36项、工法17项、QC成果1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导科技成果汇编5项。

学生参观 王增式 摄
据悉,本次活动以“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见证中国建筑改革发展成就”为主题,4月28日在雄安启动,将于11月在深圳收官,全程历时8个月,活动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9个国家,走进40余座魅力城市,开放海内外50余个超级工程。(文 丁正泉 王增式 编辑 顾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