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创新江苏 >> 正文

惨痛历史不会忘记 珍爱和平矢志不渝

2017-12-13 13:48:33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罗毅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80年:惨痛历史不会忘记 珍爱和平矢志不渝—— 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时间荏苒,历史之河川流不息。

  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周年的冬日。

  80年前,南京。我们站立的这片土地,曾以无可名状的屈辱与惨痛遭受屠城之殇!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钟就有一条人命消失!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80年后,南京。我们站立的这片土地,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文明与活力相得益彰,发展与和谐同频共振,这个城市和人民曾饱受创伤、屈辱,如今在和谐发展中呈现出宁静、美好、安康、生机以及不变的友好与感恩。

  有国才有家,国家强盛则家园百姓安康。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展,无数次印证这样亘古不变的道理;发展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平人士一起,捍卫全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80年,中国和南京的发展翻天覆地、日新月异;80年,中国和全世界的和平之志携手相连、永世不忘。

  今天,我们在此集聚、纪念。

  3年前的这天,首次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3年来,公祭鼎静默无言、岿然不动,与成千上万的中外参观者对视,诉说这段无可辩驳的历史以及全人类对和平永恒的追寻与捍卫。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我们用各种方式纪念。80年的时间轴里,有一些重要年份永远镌刻在历史长卷的扉页——

  1985年8月,在江东门集体屠杀和“万人坑”丛葬地遗址上建造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系列中最先开放的纪念馆。

  199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57周年祭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在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全城拉响警报,放飞和平鸽。这一举动,不仅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首创。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表明南京大屠杀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成为全球共同的世界遗产,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段历史认知取得共识。

  2016年12月12日,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在南京钟山宾馆黄埔厅举行仪式,向南京大屠杀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南京民众、记录日军暴行的国际友人,颁发“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表达江苏人民对他们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畏义举的崇高敬意。感恩与铭记,献给1937年在国际安全区庇护中国25万难民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国际友人和义士!

  原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等6位国际友人获得沉甸甸的褒奖与敬意,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人道主义义士的英名榜上世代传承。他们的后人远渡重洋来此替祖父辈接受来自中国的感恩与谢意,他们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紧紧拥抱在一起,安慰并致祝福,就像当年他们的祖父辈一样,发自肺腑、不分国界。

  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这是直面残暴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畏义举,这是不分国界爱的力量,这是人类黑暗史中伟大的人性光辉,更是点亮和平的正义之光。

  南京和中国人民没有、也永远不会忘记!

  岁月无言,一转眼,又到12月13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