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获批 江宁承接“国家级”试验区建设任务
南京市江宁区近日荣获“国家级”试验区殊荣——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批准同意。南京江宁区将通过3年探索,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贡献江宁方案和江宁智慧。
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及衍生服务,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的新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加快知识产权与产业、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获批“国家级”试验区,和江宁区的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氛围浓郁密切相关——目前该区拥有上市企业61家,汽车、智能电网两大千亿级产业,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4.7%;拥有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26所驻区高校,专利申请、授权量等主要指标居南京第一;区内各类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代理、信息运用、专利布局、维权、预警分析、海外专利诉讼等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巨大,迫切需要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给予支撑。
为了承接好“国家级”试验区建设任务,江宁区已制订出台“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在今后3年内,分三个阶段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
硬件方面,当地将打造全区科技创新中心,搭建苏南自主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集聚区运营管理中心、省技术交易市场江宁分中心、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宁分中心、知识产权行政口审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能。
推动校地融合方面,江宁区将重点打造“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在高校、企业、市场之间架起成果转移的桥梁,从根本上打通高校专利产业化路径;支持悠谷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通过专利收储、加工、二次开发,形成专利池,推动专利成果转移转化。
知识产权服务投入力度也将持续加大。未来3年,江宁区财政对知识产权及相关工作的投入不少于1.8亿元,并综合运用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吸引信贷资金、外资和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向知识产权服务业,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各类金融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江宁区科技局副局长张学强表示,全区力争通过3年努力,将集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31家增加到80家,集聚知识产权服务人才3000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引导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贯彻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搭建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应用平台60家等,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南京日报记者获悉,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自2012年启动,目前全国试验区有13个,示范区有5个。我省只有苏州高新区获批全国“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宁区是南京市唯一承担试验任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