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2_fororder_农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类”主题微视频全球网友互动征集启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苏银行_fororder_江苏银行_1200x80
南京国博_fororder_国博bannner4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优黄_fororder_沙洲优黄_370x80
首页 >> 江苏首页 >> 金融 >> 正文

量变到质变:中信银行实现“轻体化”转型

2017-09-15 17:41:38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罗毅     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近日,国际在线江苏频道从中信银行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主动调整业务增速,持续压缩资产规模,放缓资本消耗速度。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总资产 5.65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798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4.72%。总负债为 5.26 万亿,较上年末下降 5.19%。

  主动压缩规模求质量

  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 240.11 亿元,同比增长 1.74%。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上升 0.08 个百分点至 0.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上升 1.18 个百分点至 13.76%。

  “2017年初,中信银行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控制资产高速增长的‘控表’策略。后来因势而变,又及时调整为‘缩表’策略。这些策略顺应了大势,踩准了货币市场趋紧、监管政策趋严的‘点’,把握了自营存款增长难的‘势’,避免了资产负债不协调增长带来的利润侵蚀问题。”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虽然这样的主动“缩表”较为特立独行,但仍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以及监管趋严的大势相符。同时,也是中信银行“三轻”发展战略的主动选择。2017年以来,中信银行加快向“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经营转型,为实现由“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的转变。

  坚持“三轻”发展路径

  中信银行历来十分重视资本管理,从2006年便提出了“追求过滤掉风险后的利润”、“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等经营管理策略,2015年更是将“轻资产、轻资本、轻成本”纳入到三年战略规划中。

  “轻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核心所在,而“轻资产”、“轻成本”则是实现“轻资本”的必要前提与途径。为保证资本与业务发展相适应,中信银行合理控制风险资产增速。结合监管导向,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在确保信贷资产投放保持增长的同时,上半年中信银行主动压缩同业类资产和高资本占用的表外业务,应收款项类投资总额比上年末下降18.66%,承兑汇票规模比上年末下降 22.51%。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特色经营,提高资产流量。进一步加大资产证券化等轻资本业务投入力度,提高资产流转速度,同时以客户融资需求为核心,通过丰富产品、建设队伍、搭建平台、强化协同,促进流量经营与存量经营相结合,有效发挥融资桥梁作用。

  深化金融市场业务转型

  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中信银行也将坚持效益导向、轻型发展,通过加快资产交易流转,优化资产存量结构,构建并不断完善平台和渠道,推动业务模式向“三轻”方向转型。例如积极开展人民币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货币市场交易业务,在满足本行流动性需求的同时,提升短期资金运营效益。

  2017年国家“去杠杆”和“三三四”严监管检查,对于整个金融同业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中信银行金融同业条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同业业务发展的趋势目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信银行将适应形势变化,加快推动业务转型。一方面,坚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金融同业业务重点由以经营产品为主向以经营客户为主转变,同业客户服务也从“广覆盖”向行业“深聚焦”转变。

  为了巩固该行的同业“朋友圈”,中信银行还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出了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中信同业+”。据介绍,该平台涵盖银行和非银等各类金融机构。从去年底正式发布以来,平台已上线中信银行金融市场板块多个产品,签约金融机构客户数突破500户,交易量近6000亿元。2017年下半年还将上线同业存放、在线托管、约期存款等产品,计划到2018年底覆盖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国际业务和托管业务和其他集团子公司的重点产品。(文 程迟 编辑 张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