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经营一家化工厂,设备本身就是淘汰设备了,这回‘263’来了,他就索性拆到底,决定以后搞其它产业了。”谈到连月来的“263”行动,南京市民张先生颇有感慨。
南京市经信委负责同志指出,“两减”工作是“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源头工作、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任务艰巨,要紧紧盯住年度目标任务不动摇;要结合“走千企入万户”大走访活动,摸清重点“两减”企业的底数,实现重点项目清单化,做到目标清晰,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落实,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两减”工作。南京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已开展4个月,市经信委最新数据显示,1—7月,全市煤炭消费量1924.20万吨,同比下降2.02%;累计关停化工企业(确认不再具备恢复生产的能力)42家,完成年度计划68.9%;整治铸造企业72家。
齐心协力,爬坡过坎攻“减煤”
“南京推进‘减煤’至少要攻下几座‘大山’。”南京市经信委 “减煤”行动相关处室负责人坦言,“头一个就是‘压力山’。‘十二五’以来,南京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控制煤炭消耗总量为龙头,全面推进了重点行业脱硫脱硝等减排工程建设。‘263’启动新一轮‘减煤’行动,就是要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再压减。”
怎么办,精准降煤耗。通过分析掌握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的产能、产量、能耗和煤耗等相关数据,南京市经信委建立了有效的跟踪机制,及时反应,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针对措施降低煤耗。同时建立全市减煤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机制,每月向各级领导提供及时数据,形成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区、开发区和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减煤工作。结合全市大走访活动,多次到全市9个区(开发区)和22家用煤企业就减煤工作进行专项走访、督查。
还有座“大山”则源于全市区域间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江北新区(原化工园)、栖霞区和雨花台区等3个区就是影响全市年度减煤指标是否能完成的关键区域。目前,南京江北新区9家企业已经对后5个月的压煤工作,逐家进行表态。雨花台区、街道和社区常态化地对梅钢的控煤工作持续施压,督促其不断增加外购焦炭比例。同时协助华润热电厂推进污泥掺烧项目,获批后可用污泥作为部分替代燃料,从而节省原煤消耗。栖霞区政府面对高耗能企业毫不手软,不仅严格监控各家企业的煤炭消耗情况,更要求相关企业倒排下半年的耗煤计划,并对煤耗情况实行旬报制度。
紧盯目标,壮士断腕干“减化”
不讳疾,才能去沉疴。面对一些落后化工产能,南京拿出了壮士断腕的气魄,主动“割肉”转型。全市计划到2020年关停化工企业101家,其中2017年完成61家。1—7月,全市已累计关停化工企业(确认不再具备恢复生产的能力)42家,占年度计划68.9%。
为此,南京市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政府副秘书长为副召集人,全市26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南京市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和减少铸造等行业落后产能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主要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南京市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和《南京市减少落后化工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两个方案先后编制完成,到2020年我市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达到80%,高于全省平均30个百分点。
各区纷纷拿出了“硬着子”:江宁区健全工作机制,挂图作战,2017年整治任务23家,已拆除设备13家企业;江北新区发挥主观能动性,倒排序时进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已关闭企业9家,完成年度任务的64.3%;溧水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定期对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督查考评,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专办,并对交办结果进行定期通报;高淳区联合各镇、街,制定铸造、化工企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并建立月中月底督查工作制度,已完成全年9家化工企业的关停工作,7家升级类企业已升级达标1家,力争年底前全部达标。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减是为了更好地增。市有关领导强调,“减化”工作要紧盯目标,全面摸清底数,要结合安全环保整治,要做到真正减下去,关起来,调到位。“唯有高标准、高起点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以创新驱动、绿色经济为发展新引擎,才能真正建设好‘强富美高新南京’。”
主动出击,自加压力“减铸造”
因为历史原因,南京铸造企业较多,但总体安全、环境水平不高,急需进一步整治。为此,在省“两减”基础上,南京主动做附加题,增加了铸造企业整治,也就是“减铸造”。
据悉,南京市目前共排查出铸造等行业需要整治的企业182家,2017年有140家企业列入整治范围。任务一出,全市立即行动,迅速调查、出台铸造整治细化方案,并建立起铸造整治月报制度,实施挂图作战。高淳区在每月现场督察时,同步建立了影像资料台账;江宁区区层面成立工作机构,将专项行动列入“五位一体”全面工作一起研究部署、督促检查、考核评比,街道、园区也相应成立健全领导机构,从上而下形成工作实施网络……相关职能部门则不定期开展现场督查,了解推进情况,协调处理企业在整治过程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铸造整治及考核验收工作。
“1—7月份,全市原计划整治铸造企业61家,实际完成整治72家,各区、开发区都达标了。7月下旬,全市正式启动了考核验收工作。”专项整治考核组相关人士介绍,考核组将陆续赶赴各区一线对已完成整治工作的企业,按照考核办法开展验收;进展缓慢、推进力度小的区将进行通报。下一步还将引导各区及企业对照考核验收标准,进一步大力整治力度。
“‘两减’再加‘减铸造’都是为了鼓励企业提前淘汰相对落后的低端、低效耗煤产能,倒逼产业结构调得更轻更优。”市“263”办专职副主任王霞介绍,“263”专项行动既是环境问题的歼灭战,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南京将以“眼里不揉沙子”的态度,全力推进“263”行动,做好几个减法,从源头上控制住污染,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环境的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