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栖霞水一方农业生态园产业融合促经济腾飞 万亩荷塘绿,“第六产业”兴

在龙潭水一方景区,大片的荷花盛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拍照赏花。 吴彬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南京市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成果丰硕。
为了反映五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本报启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融媒体联合采访行动,组织记者深入乡村、社区、企业、重大工程施工现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全景式展现。
6月29日起,南京日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南京故事·乡村行”专栏,敬请关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游莲叶下,我在荷塘间。”6月27日上午,栖霞龙潭街道陈店村“水一方”农业生态园内,一群来自秦淮区的老人漫步荷花盛放的荷塘边、栈桥上,拍照留影之余,吟诵起赞美的诗句。
这个70多人的老年团分乘两辆大巴前来,却没料到上班日这里还有这么多游客,团长丁惠说:“成片的荷花株株饱满、朵朵鲜艳,太壮观了,还能带些刚摘下来的花香藕、嫩黄瓜、鲜玉米回家,老人们都很开心。”
“壮观”并非虚指——“水一方”目前拥有32个品种的一万亩荷塘,面积南京最大。此外还有“水八仙”2500亩、水塘2000亩。“壮观”的形成始于2013年,栖霞龙潭街道投入5000万元,利用土地流转等形式,结合当地井田式水系布局,打造了以万亩荷塘为主,集养殖种植、观赏旅游、休闲娱乐、垂钓、采摘、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文旅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基地。
“这四五年,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50岁出头的马大平是陈店村最大的种植户,当天中午,在荷塘里挖藕的老马洗去身上的淤泥,来到塘边对记者感慨道,“前些年我们村分成五个‘荡’,出门没有路得划船。打造‘水一方’时,最大的投入就是修路,890户村民户户通路。路好走了、名气响了,农产品也就好卖了。我们的‘水八仙’在天猫、京东、市中心的金鹰都有销售,我只管种,销售不愁。”老马承包荷塘近千亩,忙时雇请七八个小工,平时夫妻俩照应荷塘。每亩荷塘年产藕3000斤,一年卖藕3000吨。一旁的村民笑着地告诉记者:“老马一年挣个八九十万,不成问题。”
种藕赚钱,不种藕也赚钱。“蒜跟葱议食园”农家乐老板张涛体会最深。张涛是本地人,在旁人犹豫着“赏荷季节性强,不是全年都有生意”时,就下决心开了这家农家餐馆。6月27日中午,这里的包间和大厅全部爆满。张涛说:“周末来必须预订,临时来吃不到呢。”上个双休日,张涛的餐馆两天就收入3.6万元,一年最少有100万元的销售额。
这样的农家乐,“水一方”有7家,而在荷塘边,村里还专门辟出一块露天市集,供村民们售卖蔬菜、瓜果、荷塘龙虾等,日均40多户村民在此销售。茭瓜、荸荠、水芹、芡实、慈菇、莼菜、菱角,江苏南京人喜食的“水八仙”这里都有最新鲜的。
生态园还有一个“水玲珑”文化街区,目前已有10多家商户入驻,包括摄影室、禅修室、茶吧、龙狮制作社等。专门为荷塘设计的文创产品,还走进了大报恩寺等地进行展销。而在农产品加工上,“水一方”莲藕制成的莲藕汁、荷叶茶、藕粉也打开了销路,仅莲藕汁去年就卖了5万多罐。
日本农业专家曾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第六产业”理念,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并在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领域拓展空间。而在“水一方”,“1(农林水产业)+2(加工制造业)+3(销售服务业)=6”的“第六产业”真正得到了践行。陈店村党支部书记裴勇说:“上周末,我们日均接待游客8000多人,除了南京,还有不少镇江、扬州的游客。四五年前,我们村贫困户有100多户,如今绝大多数都实现了人均年收入超1.2万元,村民年平均收入增长了40%。‘水一方’目前年收益1500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3倍。脱贫致富,靠得就是换脑筋、想办法、大力发展‘第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