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李海龙):5月4日,由著名画家高云带来的“‘画以载道’——听高云说画”艺术普及讲座在南京老门东及物会馆开讲。此次讲座是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市文联主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协办、凤凰网江苏承办的系列文艺名家大讲坛“钟山文艺大讲坛”的首场讲座。
据了解,开设钟山文艺大讲坛是推进南京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几年,“钟山文艺大讲坛”将致力于成为具有充分影响力的全国性“文艺讲坛”之一。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文联常务副主席陈炜与高云一同为“钟山文艺大讲坛”铜牌揭幕 摄影 李海龙
本次讲座主题为“画以载道”,高云向听众分享了自己的绘画心路,并就艺术爱好者关心的如何判断一幅画的好坏、如何识别欣赏一幅好画、什么样的画家才是好画家等诸多艺术欣赏基础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讲座现场 摄影 李海龙
为改变命运学画 从此人生只争朝夕
有美术评论家把高云艺术生涯最初的十年(1973-1982)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云主要在农村自学,这是他的入门期;
第二阶段是高云参加江苏省全省美术创作班时期;
第三阶段是高云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对中国画进行系统学习的时期。
“16岁在苏北农村当知青,为离开农村而学画。”高云笑着说。 “改变命运”是少年高云的目标和动力,画画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高云的绘画启蒙老师仅仅是本书——每天早上4点起来,借着晨曦,照着书练习画画。逐渐的,自此之后,他养成了“只争朝夕”的好习惯,每天仅睡6个小时,并始终保持着这种作息规律。
讲座现场 摄影 李海龙
皇天不负苦心人, 18岁就创作出自己的处女座《小小神枪手》;27岁,他创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罗伦赶考》,并在1983年的全国美展上以此拿下了金奖;32岁,高云已被列入中国连环画十家之一;41岁,他与何家英共同创作的国画《魂系马嵬》,入选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
好作品要雅俗共赏 好画家要“十项全能”
对于什么是好画,高云概括道:“大众喜欢、专家称道的,是好画。”高云 “以画说法”,向观众分享他自创的“鉴画五心诀”:一是要形式新;二是要表现美;三是要内涵深;四是要技艺精;五是要品格高。好画的共性,就是既能被大众接受和喜欢,又能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赞誉;二是具备精品的品质。
讲座现场 摄影 李海龙
对于美院学生、青年画家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被大众与市场同时认可的“好画家”。高云明确说:“有好作品才有好画家。”他认为自己的一点点荣誉,也是靠作品赢得的,而且只有沉下心创作才能出好作品。
最近,向来以人物画见长的高云还为禄口机场、江苏大剧院的贵宾厅创作了巨幅山水作品。对于这种转向,高云在讲座中做了详细解释,他坚持认为一个好画家应该是诸科兼擅的全能型画家。“画家分科本不该这么窄。很多大画家也都是全能型的,比如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等。”
讲座现场 摄影 李海龙
美不是艺术家的专利 每个人都需要艺术滋养
艺术圈有很多乱象,一些画家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一味追求创新,导致其作品画风生硬,甚至简单拼凑成一幅视觉大杂烩。还有一些人对艺术的理解过于狭隘,一味把作品往玄乎和高大上上靠。这种种现象聚集就形成了一种局面:艺术家沉醉于 “自嗨”之中,而老百姓却对艺术“一脸蒙圈”。高云认为,美并非艺术家的专利,一个好画家必须创作符合老百姓需要的作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多数情况下是缺席的。当今时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日常生活进入艺术并被审美化,老百姓早已对此习以为常,大量波普艺术、拼贴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的产生,将日常生活的内容整合进艺术。但是,艺术与世俗生活间依然是一种弱关联,需要更加畅通的渠道沟通彼此。
“每个人都需要艺术的滋养。老百姓需要艺术,艺术也该为老百姓服务。”高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