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突出“两聚一高”发展主题,围绕“双增双超三提升”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全市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出台《全市执法司法部门护航“产业强市”十条意见》,开展法治护航“产业强市”活动,实现服务发展“零距离”,企业办事“零障碍”的目标。
依法科学决策“硬约束”
4月10日,连云港市公布简政放权10项重点改革任务,打造“集中批、网上办;联合审、代办制;园内结、区域评”的行政审批新模式,为产业强市、工业立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连云港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9.1亿元,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产业强市、工业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建立完善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确保行政决策依法合规。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各级政务部门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提供快速、便捷、高效服务。
在灌南县、赣榆区、连云经济开发区等地试点“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行政许可权“集中批”改革试点。列出“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清单项目实现“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实行“多评合一”、“数字化”联合审图,确保“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诺“园内事园内结”,为企业投资提供全链条审批。徐圩新区等地试点将能评、安评、稳评等纳入“区域评”范畴。
执法司法部门“巧作用”
连云区法院地处连云港港区,随着工业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商事案件明显增多。为此,区法院在全省首创设立了破产清算、金融纠纷、保险纠纷、公司纠纷、其他合同纠纷五个专业合议庭,优化审判资源,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提升类型化案件审判质效,打造专业化审判模式。
2017年一季度,连云法院受理商事案件330件,结案244件,审结案件数同比上升3.39个百分点,服判息诉率同比大幅上升。
全市各级司法部门不断加强对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服务、保障和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适应发展现代金融业的需要,积极妥善地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严惩严打违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平等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审理涉及中小企业的案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神”。该市将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的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同驱动”
该市深化“平安连云港”建设,重点实施综治公共安全“四级六网”雪亮工程,利用一年时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架构”,建成综治信息、治安监控、指挥调度、视频会议、视频接访、视频调解“六张网络”,完善公共安全监控联通共享、综治法治业务高效集成、维稳指挥调度便捷高效、会议决策部署实时贯通、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及时化解“五个体系”,全面提高政法综治部门创新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
各级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进一步健全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手段;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循环经济“新引擎”
2013年以来,连云港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判职能,在全国首创“劳役代偿”“异地补植”“增殖放流”等环境损害赔偿方式、首个设立资源环境司法保护执行基地,4年审结503件资源环境案,为全省、全国资源环境审判提供了范例,积累了宝贵经验。该做法被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写入最高法院2016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司法监督支持力度,依法公开审理邻避效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公开、环境行政处罚等各类环境诉讼案件,”连云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杨志成对记者说,“探索推行技改投入抵扣、分期履行、惩罚性赔偿、环境保护禁令以及第三方修复等责任承担方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资源环境审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