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乡村 看振兴”系列之五 善治善成,筑牢乡村发展“堡垒”
走进新时代,乡村谋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村干部是否有能力、有干劲?《新华日报》记者最近下乡,听到一个个感人的“振兴故事”,看到一招招创新的“振兴动作”。
直面矛盾,扛回丢了20年的奖牌
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近日公布2017年年终目标考核排名,结果让人想不到——在全镇14个村(居)中,范集居委会获得一等奖!这个村,曾经连续多年倒数第一。
“丢了20年的奖牌又扛回来了!”73岁的村民王宜林激动不已。曾任村干部的他清楚记得,上世纪90年代,范集是当地连续多年的“老先进”,20年前范集由3个村子合并后,矛盾逐渐显现,全村人心不齐,村集体账目是笔“糊涂账”。过去六七年,镇里先后派去6名村支书,最长的干了14个月,最短的不到半年。
2015年,宿城区出台《“双强双带”型村级党组织书记创建标准》,对“守摊型”村书记进行优化调整。同年9月,宿城又在全国率先开展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试点探索。这一轮变革中,范集迎来新支部书记魏佃波。
魏佃波是村里走出去的高材生,在外打拼多年当上民营企业的厂长。“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矛盾,问题在哪,就从哪里改进;矛盾是什么,就勇敢面对、及时解决。”魏佃波上任第一个月,一家家跑、一户户听,弄明白了范集“搞不好”有两个原因:村两委不干事,政策不透明。村里2000多亩水面承包纠纷,则是矛盾的焦点。
从最难处入手!在新一轮水面发包中,魏佃波要求人员、租金、面积等信息一律公开公示,不认“人情”、不看“面子”、不听“招呼”、不怕“威胁”,一下子把发包中的“歪风邪气”扭了过来。此后,村里大小事务、账目开销,全部在村委会前上墙公示。他还争取到上千万元的农业开发资金,为村民修水泥路8.9公里、水渠22公里,发展水产养殖等项目。短短两年,全村的贫困户从409户降到114户。
“习总书记把县委比喻成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以此延伸下去,每个村(居)党组织就是前沿阵地上的堡垒,村居书记就是守护这个堡垒的班长、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带头人。”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宿城区委书记裴承前说,要给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底气、保障和发展空间。基层党组织“坚如磐石”,才能在通往乡村振兴的途中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跟我来”,打开富民发展新天地
3月28日,《新华日报》记者来到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走进村民家中,人人都夸这里是“绿色银行”——全村家家有树、人人有业,资产千万以上的有22人。60岁以上村民是苗木管理主力军,平均年收入两万多元;60岁以下的就做经纪人,全村有1000多名,小经纪人年赚二三十万元,60%年赚50万元,大经纪人能赚百来万元。
还是这个唐陵村,10年前村集体负债105万元,是黄茅革命老区的重点扶贫村。由于地处丘陵山区,严重缺水,农民种植传统稻麦亩均收入不到200元,土地二十块钱一亩都租不出去,近七成抛荒。2007年底村两委改选,镇里想到在外创业的“乡贤”刘树安,多次上门诚邀,终于让他放下自己利润稳定丰厚的苗木生意。
要改变旧面貌,关键是尽快让老百姓富起来。在刘树安领头下,57名骨干党员带头搞花木种植,又办起9个合作社,在岗坡地里“栽”出一个“绿色银行”。2017年,该村实现花木销售40亿元,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
富了茅山老区戴庄村的“时代楷模”赵亚夫,“敢种第一亩瓜篓”的宿迁市蒋刘村支部书记刘泰苡……一位村支部书记就像一面鲜红党旗,矗立在富民发展每一个“关卡”上。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更是‘先锋队’。”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健说,基层党员干部振臂高呼“跟我来”,带领群众打开一片富民发展新天地。
善治民心,让“三色梦”汇成“一条心”
“我叫耿小蓝,碧水蓝天我喜欢”“我叫耿小红,创业路上我争先”“我叫耿小绿,绿色发展勇向前”……4月1日,《新华日报》记者来到宿迁市电商名镇耿车镇,3个憨态可掬的动漫形象随处可见。
“它们是镇里的‘形象大使’,代表我们乡村振兴的‘三色梦’。”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说,要做埋头苦干的“耿小绿”——围绕“三园”“三村”和生态治理,排定2018年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约6亿元,坚持绿色发展;做勇于担当的“耿小蓝”——将加快6条生态廊道建设,推进老镇区改造,垃圾分类全域纵深推进,打造特色村居,守住碧水蓝天;做不忘初心的“耿小红”——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以创业为引领,深入实施党建富民工程……
这个“三色梦”,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一经推出便得到全镇干群点赞。从过去的废塑料加工大户“升级”为多肉植物种植大户的张先进说,“三色梦”看得见、摸得着,把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成“一条心”。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人齐心。”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繁荣的乡土文化才能持久汇聚民心。村里提出以文惠民,农民活出精气神;以文育人,家家争做“文明户”;以文兴村,乡村发展添动能。提起村里的党员干部,马庄群众说,人人都是一面旗帜。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个字”总要求里专门有个“治理有效”。适应当下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变革、农村人口结构深刻调整、利益主体和公共事务多元复杂的新形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