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品味重传承 营建村庄更“走心”
新华日报  2018-04-23 10:27:15

  原标题:乡村营建研讨会上专家呼吁: 细品味重传承,营建村庄更“走心”

  乡村建设如何体现乡愁乡韵?乡野景观如何再现质朴魅力?乡风民俗如何保留原汁原味?4月19日至20日,由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主办的“乡村营建研讨会”在徐州市举行。各位专家与全省各地住建和规划部门负责人共同讨论,呼吁在新一轮乡村建设中力求精益求精,营建村庄要更“走心”。

  村庄既可远观,更要能细品

  “有些村庄远看还可以,近看却不耐细细咀嚼。”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认为,现在的田园乡村将是百年后的传统村落,要打造能够传世的经典,需特别重视细节,做到乡村规划和建设的高质量。江苏建设乡村,不仅注重实用,还要体现品位。

  从满足生存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转变,江苏聚焦“三农”持续发力。2012年开始的这轮村庄环境整治,从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对全省村庄进行人居环境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部分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

  南京市江宁区土桥新市镇构思建设“有记忆、会呼吸、有活力”的滨水风情小镇,以“水印土桥”打造栖水而居的生态网络;昆山市锦溪镇利用水域密布的自然条件,营造水上古镇,通过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江南水乡文化……一批新农村的兴起,不断扮靓“江苏颜值”。

  研讨会召开前,江苏公布第二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名单。江苏省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乡村治理新机制、乡村建设新模样、乡村生活新活力,寻找一条乡村振兴的江苏之路。在溧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韩金红看来,如今的乡村建设,已进入“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3.0时代。

  用细节让乡亲们体会归属感

  在贾汪区马庄村,一面数米高的大鼓矗立在村口,彰显着这个“中国民俗文化村”的鲜明特色。村里的农民乐团办了30年,既吹出“票子”,更吹出农民的“精气神”。“竖起的鼓,是乡村立起的文化之魂,让乡亲们多了归属感。”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游客来到村里,看到村口这面鼓,也会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全村氛围中。

  “村口既是一段物质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理事汪晓春十分看重“村口空间”这一细节的打造。在他看来,营建乡村需要“走心”的设计和建设,一棵挺拔的大树、一座桥梁或水榭、一栋古色古香的庙宇楼阁,往往记录着村民的集体记忆,无言诉说着村庄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村口机械陈列景观石、雕塑、牌坊,而且制作粗糙、简单模仿,不但不能体现村庄特点,还会因为重复、缺少创意损坏整体风格。

  “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宜兴市建设局党委书记蒋小青说,乡村的绿化不宜用大草坪,要多种果树,保留老树、古井等。韩金红也提到,溧阳曾发苗木让村民自行选择合适地点栽种,就是要让景观看起来显得更自然。

  追求精细化,体现在乡村营建的方方面面。从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来看,像管材接口不牢靠、化粪池防渗不彻底这类细节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给人留下“徒有其表”的印象,也直接影响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尊重乡土情怀,激活沉淀记忆

  乡村营建,不是大拆大建,而是重在建设舒适的家园、营造一种有态度的生活方式。不过,在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乡建中心主任郭其杰看来,这个过程中也显现出乡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工匠的缺失问题。比如,大量运用城市现代化材料,把原有石砌台阶改造为水泥台阶,精心雕琢的“匠心”难得一见,导致“千村一面”。

  尊重乡土情怀,各方探索如何发现乡村那些“有趣的灵魂”。朱开生是溧阳市选中的10名乡村工匠之一,他把村里人家的瓶瓶罐罐都利用起来作为装饰,就连道路如何转弯,都考虑到村民的“老习惯”。在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们正在探索乡村建设的“EPC模式”,强调工程总承包方对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等多个环节的全面负责,以便更好地完成筑舍田园。

  “将乡村记忆一点一滴激活并传承,是我们这一代乡建人的使命和心愿。”郭其杰说,通过各方引导交流,塑造出具有乡村生活内涵、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特色乡村风貌,实现大家共同拥有的“乡土情”“田园梦”。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