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工业园区打造OPC创业最强“后勤部” 一人+AI,就是“一家公司”
7天完成工商登记,3个月匹配激励政策,两年实现融资或市场突破——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青年创新创业港,一条为入驻OPC项目规划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
OPC,即One Person Company,原意为“单人公司”,人工智能时代,其内涵逐步演变为“单人+AI即公司”:个人在AI协同支持下,可独立完成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市场投放的全链路闭环。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上,江苏首次系统提出OPC创业新范式,苏州则提出打造“‘一人公司’创业首选城市”。
这一理念并非空中楼阁。2021年,潘艾伦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从招聘实习生,到独立撰写项目BP,再到对接上下游资源……仅3年,他创办的英达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市区两级科技领军项目,获近2亿元融资,核心产品打入全球市场。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娟表示,像潘艾伦这样的OPC创业者,创新创业港已集聚110余人。
“单人成军”为何能在苏州工业园区异军突起?剖析“OPC=单人+AI”的内在逻辑,答案正在于园区最具竞争力的两大核心优势:人才与AI。
这里有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汇聚33所中外知名院校、8万名在校大学生,构成OPC“人才富矿”。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陈莉透露,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谋划,科创区的“创新飞轮”正加速旋转。
这里有优渥的“AI产业土壤”——
园区把人工智能列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AI大模型、工业软件、AI芯片设计等赛道。截至2024年底,园区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800家,年产值超11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20家。在园区,1个人、1台电脑、1个创意,就足以开启1场创业实验。
然而,OPC创业者同样面临现实挑战:融资时常被银行视为高风险客户,企业治理存在结构缺陷。一位创业者坦言,他曾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既要见客户、做设计,还要处理财务票据,精力极度分散。此外,一人公司“身兼多职”也潜藏法律风险。
如何为OPC创业者卸下包袱,让他们专注于价值创造?园区迅速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人才与AI两大核心要素,园区精准发力。2025年3月,《园梦未来·苏州工业园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发布,以“就业有支持、创业有保障、安居有归属”的承诺,为青年人才铺就成长快车道;6月,《苏州工业园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提出构建“3+N”人工智能应用体系。
在园区,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能够高效地获得AI支持。2025年10月,江苏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术空间”启动,依托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通过要素支撑、中试验证、场景对接等“六位一体”的系统构建,为AI技术应用提供深度服务。园区同样注重服务生态营造。由园区科创委牵头成立的“人工智能+”专项工作组,统筹金融发展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资源,建立起常态化的协调机制,为OPC发展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提供解题思路。
作为园区首批3个专业化OPC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江苏省语言计算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江苏省多模态数字孪生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成为催生未来独角兽的“创业摇篮”。思必驰董秘、CMO龙梦竹说,思必驰在深度合成服务领域已通过8项算法备案,涉及语言大模型、数字人生成、语音合成、声音复刻等多个领域,与OPC的碰撞,将加速AI语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OPC的走热,也为孵化器平台带来新思路。”蒲公英孵化器总经理吴晓梅介绍,公司6年孵化了290家AI企业,正收集和整合这些企业的技术、场景、需求,形成“AI能力地图”,为OPC创业者实现“一键对接”。
在苏州工业园区,OPC创业者并非“一个人”在战斗。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的格局,正为“单人成军”构筑起强大后勤保障系统。2025年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上,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协理副校长徐树公表示,园区这种集全区之力形成的支持网络,极大地降低了创新的门槛,使得个人的创造力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也深刻重塑着区域的创新格局和产业生态。(新华日报 记者 孟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