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朱永康:于岁月中全力以赴的“白衣行者”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3-12 10:20:03

  国际在线江苏报道:“朱主任,我是上次找您看病的患者,现在已恢复了,非常感谢您。” “朱主任,您上次给我开的处方不仅省了钱,疗效还很好。” “朱主任,您上次给我家属动的手术,现在恢复很好。”无论行走在医院里或者大街上,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教授朱永康时常会碰见自己曾经医治过的病人,他总是笑呵呵地一一回应,遇到咨询病情的病人,他便停住脚步,耐心地听完叙述,同时给出自己的建议,得到了病人真真正正的感谢后,他的内心十分满足。

  朱永康,现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等职。

(有修改)(原创 本网专稿 CHINANEWS带图列表 三吴大地南京 移动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朱永康:于岁月中全力以赴的“白衣行者”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朱永康 供图 江苏省中医院

  有志者 事竟成

  1956年,朱永康出生于江苏常熟农村。1976年,朱永康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在老师和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指导下,朱永康填报了志愿,当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或从事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工作,然而理想与现实大相径庭,最终他接到了南京中医学院(现更名为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基于当时的年轻人在农村难有发展,他决定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开学报到那天,刚踏进校门,一阵中草药的特殊“香味”随风飘来,仿佛在引领着朱永康走进中医药学的殿堂。两年的学习转瞬即逝,1979年初,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即“江苏省中医院”)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医生是幸运的,但肩负的责任很重,从最初对这一职业的新鲜好奇,到后来渐渐地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也暴露出在校所学的知识仅是冰山一角,很难应对临床时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 

  80年代初,南京中医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这对朱永康而言,正是一次提升自己水平的绝佳机会,他坚定地说道:“我要尝试,我要突破,我要用我的努力改变我的学历、改变我的经历、改变我的能力、改变我的人生。” 

  那时的研究生考试是全国统考,要求高,录取比例低,但困难没有让他望而却步。 “白天要工作,我就报了夜校,缺什么补什么,学校就在我们医院旁边,叫南京第三十六中学(现改名为“南京女子中专”)。” 朱永康上了一整年的课程,起早贪黑是他的常态。放了课,他便回到宿舍继续复习,一杯水、一本书,直到到午夜或黎明。

  经过认真的准备,1982年他第一次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英语离录取分数线差了三分。尽管考试是冷漠的、严格的,但朱永康的心却是火热的、诚挚的。“我就争取第二年再来,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的考试又增加了一门医古文,这门课虽然也很难,但还是被我攻克了。”

  1986年,朱永康研究生毕业,他选择了回到医院成为一名医生。 “虽然一开始不了解这份职业,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当医生是怎么一回事后,觉得当医生很不错,医生每天都在跟不同的病人打交道,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这个职业很伟大、很有意义。”

(有修改)(原创 本网专稿 CHINANEWS带图列表 三吴大地南京 移动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朱永康:于岁月中全力以赴的“白衣行者”

朱永康在湖南韶山调研 供图 江苏省中医院

  大医精诚 大爱无疆

  多年来,朱永康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1988年,他的学医人生又迎来了一大转折点:他主动申请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即“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的进修中,朱永康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态度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他自豪地说道:“一年的进修,我跟人民医院的很多专家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术,一些老前辈们都非常喜欢我,我个人也很肯干,能把病人管理得很好,所以他们给了我更多上手术台的机会。”

  进修期间,朱永康累计完成了一百几十台手术,是同一届里做手术最多的进修医生。每做一台手术,朱永康都认真地将手术内容完整记录下来,并在后来的手术中,不断地比对琢磨、总结经验。此外,他不断探索与思考,发现在大型综合性中医院,除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外,还必须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手段,包括手术来处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由于他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功底和处理各种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1991年,他被推选为外科副主任,成为当时江苏省中医院里最年轻的副主任之一。

  2002年到2016年,朱永康成为了医院中唯一一位同时兼任大外科和普外科主任的医师,自此以后,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为病人服务的时间,也不会影响我为病人解除病痛的质量。”

  凭借着“硬核”实力,朱永康在医院里年年被评为“优秀”,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中医药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除了繁忙的临床和科室管理工作外,他还主持过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部省级科研课题3项,其中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主编医学专著5部,副主编5部,参编4部。

  朱永康总是对他所带教的年轻医生包括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们说:“与病人打交道时,我们应该把病人当成一张试卷,每天看病就像在答题,一张卷子你答得好,病人就会受益,但如果你答得不好,你考不及格,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就会受到伤害。因此,看似简单而平凡,但事实上责任重大,作为医者务必要心无旁骛地对待每一位病人。”

  如今,朱永康已步入耳顺之年,但他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上门诊、做手术、查病房,一样不落。每一位前来找他求治的病人,他总是热心、细心、耐心地聆听病人的陈述,并细致地作出解答,进行及时而正确的处理。被他救治过的病人无一不对他诚恳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所钦佩。医学之于朱永康,已经是深入灵魂的记忆与本能,他乐在其中,也育于其中。“我一点也没觉得这份职业苦糙,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重而厌烦,而是在享受行医的过程和乐趣,并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有修改)(原创 本网专稿 CHINANEWS带图列表 三吴大地南京 移动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朱永康:于岁月中全力以赴的“白衣行者”

朱永康(左)参加全国中西结合围手术期学术研讨会 供图 江苏省中医院

  中医传承 守正创新

  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技巧是朱永康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外科以手术为主要手段治疗疾病,围手术期就是在手术的前后如何把病人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为之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

  朱永康将一套完整的外科围手术期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他认为,中医中药在手术前病人的调理方面具有优势,可通过中医中药的辅助,让病人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手术,这样一来,病人的手术效果会更好。朱永康介绍道:“手术中,熟练的手术技巧、精准的操作也是完成手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后,我们应仔细地观察病人的状态,把握病人恢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理,加速病人的康复。只有不折不扣地做好了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才有可靠的保障。”

  在我国漫长的中医药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医学前辈,他们为我国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前人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人,让中医药学不断发展,不断改良。

  朱永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医中药学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在漫长的过程中沉积许久,我们应当学会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医中药的精华,是能够对人民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疗效奇特的这一部分。我们要在层层挖掘、探其究竟的同时,善于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精华,哪些是糟粕或已被历史所淘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储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具备鉴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从事了几十年外科工作,朱永康感触深刻,对于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外科的创新,他认为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疾病谱的变化,确定治疗手段的更新;二是要加强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和融合,取长补短,更好的造福病人;三是要拓展新的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如围手术期的中医药应用等;四是挖掘、整理传统有效的方法,进行剂型改革等。

  朱永康强调:“中医药是我国的伟大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祖先传给我们的遗产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令他高兴的是,经过层层选拔和评审,他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传承的指导老师,并已有了自己的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这样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把自己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给更多的年轻医生,以造福于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文 陈小雨)

 

  

责编: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