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质量的高低,关系全省建成高质量全面小康、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连云港市地处经济相对薄弱的苏北地区,属于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全市2016年初确认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总数36.1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149个,此外,还有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1个省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地区。
经过3年的努力,连云港累计脱贫26.6万人、141个村,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此过程中,该市认真分析、切实找准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的“穷根”,用产业扶贫“药方”斩断薄弱地区穷根,用就业扶贫“药方”挖出贫困家庭“穷根”,用兜底政策“药方”浇灌特殊人口“穷根”,“三联药”并举并用,全力助推低收入人口高质量脱贫。
“一联药”:产业扶贫斩断薄弱地区穷根。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产业项目,但缺产业、缺项目是贫困地区的共性难题。该市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赣榆、东海两县区西部、与山东交界的石梁河水库周边山区,以及灌云、灌南两县交界作为泄洪通道的沂河淌两岸地区,共性的特点都是远离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不同的是前一个山多水少,后一个低洼常涝,两者既有区位地理上的共性劣势,也有自身资源特点的个性劣势。该市转变脱贫思路和发展理念,变发展劣势为优势,注重改进帮扶方式,依托产业扶贫,把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内生动力最大化激发起来,共同推动贫困地区迅速走上脱贫之路。
位于省定石梁河贫困片区内的黑林镇地处山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5万多亩山荒地涵水性能差,粮食产量极低,农民收入微薄,贫困人口大量存在。难以发展灌溉农业,就发展节水农业;不能依靠粮食富农,就依靠特种水果富农。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整理土地1.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3.8万亩,种植水果3万亩,培育出全国单体种植规模最大、全国唯一蓝莓全产业链新三板上市公司——江苏沃田集团;建成全省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基地,累计流转用于特色水果种植土地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0.4%,带动4000余农村人口家门口就业,全镇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在沂河淌沿岸的图河、南岗等乡镇,利用沿线水土资源,建成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发展6万亩藕虾共作园区,传统稻麦种植效益有了大幅提升,农民也有了脱贫致富的新盼头。
“二联药”:就业扶贫挖掉贫困家庭“穷根”。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脱贫的根本出路在就业。从农村实际看,“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该市针对部分低收入人口有劳动能力,但文化技能程度低、家庭负担较重、转移就业较为困难的实际,组织“三大就业扶贫行动”,确保有劳动能力人口都能如期就业。
一是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行动。启动100家扶贫车间示范区建设,推出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等10项就业扶贫举措,为有劳力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就业扶贫政策,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次性给予1000元/人补贴。一年来,全市组织低收入户专场招聘会88场,215家企业参与招聘,累计提供岗位9202个,有劳动力未脱贫人口新增就业11811人,稳定就业率93%,培训率达100%。二是针对贫困人口留守妇女多的情况,该市启动“家门口就业工程”,遴选并命名“家门口就业”试点企业15家,按照试点企业需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推动低收入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全市已经累计培训低收入妇女700多名,帮助250多名低收入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还与省农科院、工商联等合作,组织“百企帮百村”“百家(专家)联百园”“百园带万户”等行动,鼓励经济薄弱村通过培育“一村一品一社(农场)”带动村户增收,土地规模流转超过200亩的一次性给予500元/亩补贴。
“三联药”:兜底政策浇灌特殊人口“穷根”。在未脱贫低收入人口中,全市因病致贫占比达44.5%,因残致贫占比25.3%;60岁及以上占比37.6%,“病残孤灾老”群体所占比例高、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更多依靠政策创新才能脱贫。该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政策,确保特殊群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该市全面实施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仅2018年就减免普通门急诊诊察费15.5万元;对七类重点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将贫困户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5000元;创新推出“大病特惠保险”,在新农合大病住院合规费用分段报销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15%,贫困户住院合规部分报销额超过90%。积极实施“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少儿病残救助”项目,在微信平台上设立10元捐项目,发起网上募捐活动,提倡每人/次起步捐出10元钱,目前项目累计募集资金90余万元。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重点攻坚“一人不少”不因贫失学,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资助普查,对全市34759名贫困学生受资助情况全面核查,资助覆盖率达100%。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结合农村集中居住工作,摸排2016年以来全市危房户6711户,已完成改造3075户,2018年度改造1801户,累计改造率45.8%。启动四个重点经济薄弱村搬迁工作。在无户口贫困人群方面,尝试建立县级集体户口,切实解决贫困儿童办理学籍等问题。在分户老人脱贫方面,全省率先在1.7万户贫困分户老人家庭中推动建立以赡养协议为基础、村级孝赡基金为保障的赡养新机制,实现养老形式由单纯协议养老向务实托底养老转变、养老内容由家庭弹性养老向子女责任养老转变、养老模式由单一家庭养老向多元支持养老转变。目前,全市分户老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全面完成,初步成立村级孝赡基金88个,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尊老敬老、孝赡养老蔚然成风。在“堡垒工程”中把扶贫作为最大民生,坚持抓党建促扶贫,打造“钟佰均式”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一村一策”推进薄弱村整顿提升。在扶贫扶志方面,大力弘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扶贫脱贫两个光荣”等精神,积极发展新乡贤文化,提升贫困户的精气神,激发自主脱贫决心,让贫困百姓在精神上率先脱贫。(新华日报 作者 苏卫哲 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