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更新”要慢工出细活
南京日报  2018-08-16 15:06:45

  8月15日,南京市委社建工委举行2018年度“微更新 微幸福”优秀设计项目评审,优秀设计项目在评审后将进入施工改造阶段,计划今年11月中旬前全部完工。 

  这些年来,活跃在各地的统一标准建设和更新改造工程,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让整体上的人居条件更便捷、环境更整洁,但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面孔趋同”的问题。客观地说,在建设、改造的全过程中兼顾总体效率与细节特色,固然十分理想,但对于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确实非常高,就现阶段的能力和成本而言未必行得通。先统一标准建设、改造,再在精细处做文章,就像绘画,先用大号画笔洋洋洒洒地勾勒出框架,再换个小号画笔修改、增补、润色,也不失为一条适应当前城乡发展情况的可行之途。 

  城乡建设和改造的目的是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我们想要便利,想要整洁,同时也想要一些独特的事物来承载记忆、留住乡愁、感受独特的城市味道。“面孔趋同”的建设和改造常常意味着方圆几十里无甚差别的景观,使特色成为稀缺,这是遗憾的,但“微更新”项目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发现特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焙炼独特城市味道的任务。 

  用“焙炼”一词,是为了表达“微更新”通常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急不得。居民不能太急,规划建设者也不能太急。我市去年首批“微更新”项目是11个,今年42个,覆盖全市11个区和江北新区,进度看似缓慢,但上海“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头两年也才实施了22个试点项目。 

  “微更新”比较慢,是因为对规划建设有一系列要求。作为一种有温度的城市改造方式,“微更新”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应当尊重城市风格、吸纳居民意见、利用现有条件,既与环境相融合,又实现对环境的优化,最好还能兼顾后期维护的低难度和低成本,使“微更新”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所以,每个项目都应当有因地制宜的独立方案。这次我市参与评审的“微更新”项目中,有的把废弃的垃圾中转站改造成时光书屋,有的把社区屋顶平台拟建成“天空梦工厂”,颇值得期待。 

  目前从各个城市包括我市的实践来看,“微更新”项目基本集中在无物业小区和老旧小区,通过“微更新”改造环境的“疮疤”,现在是“打补丁”,但“微更新”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将来也可“锦上添花”,把“微更新”项目拓展到功能齐全的小区,靠小而美的人性化设计,抵抗城市在历史和商业因素影响下的趋同性,焙炼出浓郁的、独特的城市味道。 

  当然,更高的目标是将来城乡建设、改造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兼顾效率与特色,减少遗憾,减少浪费,相信随着城乡规划设计建设能力的提升,那一天终将到来。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