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朱远明 通讯员 王志高 吴霞):汪维琳,她是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颂德里社区的专职网格员,立足平凡岗位甘于奉献;她也是社区的主任助理,除了负责网格内的大小事务外,还要处理整个社区内的低保户和残疾人事务。工作5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扎根最基层、心系老百姓,在社区治理的一体化网格中坚定前行,扛起“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为民服务大旗。
情牵弱势群体,真情对待百姓
“王姐的生活有保障了!王姐的生活有保障了!王姐的生活有保障了!”这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社区居民高兴的心声。王姐是家住颂德里社区的一名甲状腺瘤患者,手术后不能说话,丈夫狠心抛弃了她和儿子,没有留下一分钱,家庭生活很快陷入了困境。善良的街坊邻居为王姐丈夫的负心行为感到气愤,更为她们母子二人今后的生活而揪心。汪维琳在一次网格内的日常走访中获悉此事,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亲自替她到相关部门递交申请,并依据相关政策,帮她办理了低保、公租房和2000元的独生子女医疗救助。老实的王姐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每次来社区,都无声地望着汪维琳流下感恩的泪水,还反复用手语“谢谢”来表达心中的感激。
服务百姓、方便百姓、造福百姓,是网格化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网格员,汪维琳一直把百姓当亲人,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每逢周末假日或是工作不太忙的时候,她都要抽空去看望低保户、特困户和残疾户,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汪维琳常说:“作为网格员,只有真正把政策宣传落实到百姓身上,百姓才会真正把你记在心间。”
感化润物无声,关爱不厌其烦
“砰—砰—砰……”“你看!你看!那个人怎么像疯子一样乱砸东西啊?”此情此景,让想进颂德里社区服务大厅办事的人们纷纷避让,不敢进门。原来,这是社区原低保户强某,因女儿未能依据相关法规履行赡养义务,强某在街道依法停办了个人低保后,连续多天拄着拐杖到社区服务大厅闹事。强某不仅用拐杖敲坏了大厅的展示架、电风扇等办公物品,还在社区大厅里故意大小便。就算面对这样的人和事,汪维琳也总是一次次地讲政策讲道理,主动联系强某远在香港的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她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刚开始,强某的女儿并不理解停止享受低保的政策依据,汪维琳就坚持“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工作方法,有什么道理是一次解释不清的,那就说两次;两次还不清楚,那就说三次,真正把“重复就是力量”这句话发挥到极致。最终强某的女儿被感化说服,同意依法赡养母亲。但感化还不是汪维琳的最终目标,“让群众感动”才是她的工作信条,解决了强某女儿赡养老人的问题后,汪维琳依照相关政策规定,不计前嫌地为强某办理了残疾人补贴申请,让强某真正对网格员这种执着、贴心的服务所折服和感动。
网格员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细化”日常管理,小到邻里纠纷化解,大到安全隐患排除,都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见成效。对汪维琳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来社区申请低保的人员中,有一些人明显是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却非要厚着脸皮办理低保,“享受”国家照顾,个别两劳释放人员根据政策被拒后,还常常对她个人进行语言威胁。面对这些压力,汪维琳自己也说:“作为女人,我当然会怕,但害怕是办不成事的,网格员虽小,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做事就要对得起党和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咱网格内的每一个老百姓!”
情牵小小网格,守望一方平安
“你到我家干什么?”“你凭什么登记我家人口信息?”“这是个人隐私,我凭什么告诉你?”网格内的人和事,小到个人身份信息,大到企业经营状况,需要每一名网格员定期上门调查了解,并详细做好记录。汪维琳刚开始接触网格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质疑,不熟悉、不信任,冷眼、猜疑,让她碰了不少钉子,火热的心一次次被泼上冷冷的冰水。汪维琳担心不能解决问题,便开始整理心绪,不断学习取经,渐渐感悟到群众工作的真谛:要让群众熟悉,就要多到群众家去,多和群众聊聊,多为群众想想,多为群众做点事。汪维琳经常赶在大伙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上门走访了解,熟悉的、陌生的、热情的、冷漠的,她看遍了所有人的脸色,终于将网格内所有人员的个人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记了满满一大本子,成了她开展网格工作的“独家秘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总感到事情是总也做不完,但汪维琳就像一只快乐辛勤的小蜜蜂,不知辛劳地为网格内的居民服务着,她小小的办公桌前常常挤满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可她深深懂得,交民心可以提升群众信任指数,安民心可以提升群众平安指数,暖民心可以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5年多的社区网格员工作,汪维琳先后为低保户残疾人群体办证送证100余份,办理救助群众200余人,调解群众间纠纷百余起。通过网格员的小角色,她让大事小事不出网格即得到了消化处理,真正做到了“在一方工作、守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