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明城墙成为“民城墙”
2018-04-17 11:24:47  |  来源:新华日报  |  编辑:罗毅

  原标题:南京以墙为轴开展综合整治推动活化利用 让明城墙成为“民城墙”

  “明城墙不仅是南京的独特地标,更是世界级文化名片。”4月15日,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调研明城墙保护和利用时说,南京一方面要以申遗为目标,加强城墙原真性保护修缮;同时又要做到不唯申遗,推动城墙活化利用,做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精品力作来。

  南京将以明城墙为轴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和景点整合开发,打造令市民和游人心向神往的“民城墙”。

  世界最大城池,牵头联合申遗

  南京市文物部门负责人说,明城墙全长35公里,现存25公里,是世界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建造依山傍水、因形随势,四重城墙举世无双,蜿蜒起伏于自然山水之间,其规模之最、体量之大、设计之新、布局之奇、形状之特、内涵之丰,都堪称古代城墙杰作。

  为此,2006年和2012年,南京城墙两次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2014年7月,南京联合西安、兴城、荆州等城市联合申遗。然而从2016年起,世遗申报规则发生变化,从2018年起,一个缔约国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并向没有世遗或遗产很少的国家倾斜,这对世遗较多的国家来说,申遗难度加大。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申遗热情高涨,除了2018年、2019年国家申遗项目已确定外,宁夏西夏王陵、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江南水乡古镇等项目也正竭力跻身申报行列,南京领衔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遗产体系完整,优势突出,但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

  让市民走近城墙,让遗产融入城市

  “申遗,不只是为城市赢得一块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承担文物保护责任,让文化遗产造福城市和市民。”有关专家说,如果回到这个“本源”和“初衷”上来,城市就应对申遗抱有理性和务实的心态,既要积极争取申遗,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又要注重文化遗产与城市、与人的关系,彰显城市文化底蕴,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因此,南京一方面按照“申遗节奏”,做好明城墙保护修缮、遗址展示,一方面又“不唯申遗”,扩大明城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以明城墙为轴整合串联周边景区。市建委主任吴炜说,结合明城墙风光带建设,老城南、玄武门—太平门城墙段建筑立面出新,富贵山至中山门段的棚户区拆迁改造。根据《南京市城墙保护条例》,30米至50米范围内拆迁地块可新建高度不超过城墙的建筑,富贵山拆出的2.32万平方米空地,大多位于城墙30米范围之外,仍然放弃商业开发,全部建成游园绿地,让市民走近城墙,让遗产融入城市。

  城墙两侧的道路、河湖虽非“城墙本体”,却是“明城墙周边环境”的组成部分,南京一并列入整治范围。秦淮区委书记林涛介绍,他们2017年对整个月牙湖片区推行雨污分流,月牙湖整治为四类水,清凌凌的湖水让中山门段城墙更具风采。2018年,他们将在象房村建设净水厂,让十里秦淮恢复“水清岸绿”,加上中华路、马道街、长乐路出新改造,使整个城南成为一个大景区。

  比学赶超西安,打造“精品力作”

  明城墙保护整治,南京由线到面推开,但是活化利用,还只是“开了个头”。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介绍说,2013年前明城墙仅开放中华门、台城、阅江楼三个点2公里,后来拓展到全线22公里,其中收费开放城墙段5个,免费开放3个,2017年游客量255万人、门票收入3600万元。相比之下,西安城墙积30年打造,已成为世界知名景点,去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门票收入、大型实景演出均近亿元。

  “其实无论从规模还是规制看,南京城墙都不逊于西安。”南京市文物部门介绍说,西安13.74公里城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制,而南京2/3是原城墙遗存。由于城建影响,南京城墙被分成7段,虽然每一段风景都“可圈可点”,但城墙道路“走不通、走不平”,南线“一线天、城无楼”,未能像西安城墙那样全线贯通,组织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

  “振兴城墙旅游,需要结合南京自身特点,系统化推进。”蓝绍敏说,明城墙的一些重要节点,如中华门段城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瓮城,从城墙上看城南,再下来到大报恩寺、老门东、夫子庙,一天都逛不下来。再如台城、富贵山—中山门段城墙,山水城林一体,近看钟山莽莽,周边景点众多,关键是强化节点形象,丰富线路组合,提升旅游可达性,打造出标志性、震撼性的旅游产品来。

  做强明城墙旅游,南京有望在城南“率先突破”。市规划部门透露,中华门内将建设城墙博物馆,秦淮河上增设两座车行桥,以保护长干桥洞穿中华门的“礼仪轴线”,门外将“填充”建初寺、越城天地等旅游项目,外秦淮进行景观提升,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中华门地区将形成水陆空三条旅游线、山林城河碑塔一体的世界级文旅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