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泰州海陵:工业强区筑根基 多极发力冲刺“千亿主城”
2025-11-12 13:20: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一芳责编:李诚

  11月11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冲击‘千亿主城’ 焕新‘文化古城’ 建强‘首善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首场发布会焦点锁定制造业“固本强基”,全方位展现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海陵区工信局局长王元昶在会上明确表示,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海陵区始终将“工业强区”战略作为发展核心,凭借一系列亮眼的工业成绩,为冲击“千亿主城” 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泰州海陵:工业强区筑根基 多极发力冲刺“千亿主城”_fororder_IMG_1668

发布会现场

  从核心数据来看,海陵区工业经济的增长底气十足。2024年,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61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90.5亿元,征收期工业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更是攀升至690.4亿元,是“十三五”末期的1.2倍;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也稳步提升,增至336家,较此前净增100家,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即便在2025年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海陵区工业发展依旧展现出强大韧性,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31.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速保持在4.5%,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愈发凸显。

泰州海陵:工业强区筑根基 多极发力冲刺“千亿主城”_fororder_IMG_1669

文创产业园

  “新车智数”产业体系已成为海陵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领域,泰州隆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吸引世地光伏、海优威等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起完备度超95%的光伏产业链,2024年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近100亿元,罡阳股份、飞船股份两大龙头企业凭借核心技术领跑行业;智慧家电产业以乐金电子为核心支点,带动3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年产值约150亿元;数字经济领域同样成果丰硕,三六零城市智能安全中心正式揭牌,云涌电子等标杆企业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方向。

  海陵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伟介绍,作为海陵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海陵工业园区紧扣“工业强区”战略,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智慧家电和新能源两条核心产业链:智慧家电链已集聚20家企业,产业规模约127亿元,龙头企业泰州乐金电子年产200万台冰箱和1000万台压缩机,2024年产值达95亿元;新能源链汇聚5家重点企业,规模约113亿元,泰州隆基、春兰清能等企业凭借突出的产能优势,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材料产业现有6家骨干企业,规模超15亿元,中科科化、海阳科技等企业依托领先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4家优质企业,云涌科技、360集团等企业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泰州海陵:工业强区筑根基 多极发力冲刺“千亿主城”_fororder_IMG_1670

海陵高新区

  海陵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九龙镇副镇长史冬祥介绍,今年4月批复成立的海陵高新区,自诞生之初便肩负起创新发展的使命,其“新”在于向“新”而行,“高”在于向“高”攀登。“新”的特质集中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该区大力推进“智改数转”,集聚了江苏隆基、伏图拉等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其中隆基股份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伏图拉、锦能、海优威等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位居行业前列;“高”的优势则体现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截至2024年,海陵高新区已成功创建各类企业技术中心117个,同时积极搭建跨境合作平台,引进多所高校研发中心,不断完善“本地+飞地”研发模式,加速创新资源集聚。目前,海陵高新区已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导,以智能家居和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一主两特”产业格局。

  未来,该区将进一步推进“一片区一产业一赛道”工程,打造聚焦新能源、智慧物流、高端智能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与智能家居的“一区四园”协调发展新格局,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海陵区冲击“千亿主城”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文/图 沈雁秋 陈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