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三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689件 苏州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以司法赋能“新引擎”
2025-11-07 14:20:40来源:交汇点新闻编辑:李诚责编:李诚

  一起国际货物合同纠纷的审理曾陷入法律适用僵局,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以下简称“自贸区法庭”)最终以尊重国际惯例为突破口,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关键。“我们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合同无效制度,既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也让这起涉外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案件承办法官王芳介绍道。

  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正是自贸区法庭助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以下简称“苏州自贸片区”)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三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689件 苏州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以司法赋能“新引擎”_fororder_DByJR1L87q1oXwlSe8Bnhead

  2019年,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落户园区。短短6年,片区内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跨境商贸往来日益频繁,企业对多元化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2022年9月,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应运而生。3年来,法庭共妥善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3180件,通过创新机制、精准服务、全链保障,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司法动能。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驱动外贸外资发展的前沿阵地,苏州自贸片区已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唯有聚焦发展大局,找准司法护航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为‘新引擎’注入新活力。”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建东说。

  数字赋能破壁垒 涉外服务筑基石

三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689件 苏州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以司法赋能“新引擎”_fororder_x7x9dSAwDTPWKYLr4osGCfNg

  “一个小程序网上参审、一个二维码无纸化质证、一个元数据保障存证公信力。”自贸区法庭庭长张继红介绍,“法庭创新打造的‘融e审’数字化审判模式,如今已成为涉外商事纠纷解决的‘加速器’。”这一模式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将传统庭审的“面对面”转化为“屏对屏”,让一些远隔千里的当事人无需跨境奔波,即可高效参与诉讼。

  此前,英国G公司与国内某机械公司合资的工程咨询公司因管理僵局陷入“僵尸”状态,股东失联、决议难产,企业存续面临巨大风险。法庭通过“合同签订与送达地址确认并行”机制,快速完成涉外送达,精准认定公司治理失灵事实后,依法判决解散公司,既维护了外资方合法权益,又扫清了市场“僵尸主体”隐患。

  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三年来,法庭共审结涉外商事案件208件。“我们针对商事案件特点,打造涉外纠纷诉讼、调解、仲裁多元化解决工作机制,探索出‘线上线下融合、共性个性兼顾’的工作模式。”张继红说。通过流程优化,涉外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30%,“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法治温度跨越国界、直抵人心。

  不止于此。2024年11月上线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平台,整合了诉讼、调解、仲裁等多种解纷方式,提供“一键直达”的便捷服务。平台运行至今,已实现与多家商事仲裁机构、调解机构的系统对接,成功构建起包含中立评估、在线调解、仲裁立案、诉讼衔接等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链条。通过引入专业调解员资源、优化保全申请等关键流程,平台有效降低了企业纠纷解决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成为苏州自贸片区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的关键支撑。

  铁腕护创强引擎 知识产权树标杆

三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689件 苏州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以司法赋能“新引擎”_fororder_XM4P0HSMlKXnmGkNzmLgC0Uj

  “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案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在安商护企方面付出的辛勤努力,让企业倍感幸运与温暖……”不久前,苏州若态科技有限公司向园区法院送来的感谢信中,字里行间满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切体会。

  作为苏州自贸片区原创驱动型企业的代表,若态科技曾因“DG104凯西花房”图形作品被侵权陷入困境。自贸区法庭通过细致比对认定侵权事实,不仅判决侵权方停止行为并赔偿损失,更自2021年以来集中审结47件涉该企业美术作品的侵权案,形成强有力的司法震慑。

  保护的触角远不止于此。针对企业创新全流程,自贸区法庭构建起“专业审判+多元解纷+协同保护”工作模式,实体化运作“保护会客厅+司法服务站+协同调解中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三年来,法庭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689件。

  从护航若态科技等原创企业大胆创新,到依法叫停数据测评“踩一捧一”的不正当宣传,再到聚焦低空经济、跨境数据交易等新兴领域,通过“AI视频普法”“专题讲座”等方式为企业提供风险提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法庭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招’。”张继红表示,“我们主动回应苏州自贸片区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为更多企业提供从IP创作、转化到运用的全链条司法保障,助力片区成为原创企业蓬勃生长的‘沃土’。”

  优化营商环境 司法护航“零距离”

三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689件 苏州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以司法赋能“新引擎”_fororder_Z4jzyStmvRCSaLWOS6gyQujJ

  “感谢法庭上门走访,对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今年年初,自贸区法庭走访调研浙商银行时,相关负责人对司法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企有所需,法有所应”。三年来,自贸区法庭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主线,立足贴近苏州自贸片区的区位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下沉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开展座谈16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司法需求,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风险隐患防控、稳定健康发展提供靶向司法服务,引导企业将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

  与此同时,自贸区法庭还建立精准服务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金融审判白皮书,召开审判实务座谈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等举措,强化源头治理,加大涉企纠纷诉前化解力度。

  “这份司法建议犹如一场‘及时雨’,既让我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便捷,更增强了依法经营的意识,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防范潜在风险。”今年上半年,自贸区法庭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管理漏洞、风险隐患等问题,围绕养老基金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发送司法建议2份,真正打通司法惠企“最后一公里”,让司法服务始终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三年耕耘,法治护航的“园区经验”持续升级。站在新的起点,苏州园区法院自贸区法庭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笔、以公平正义为墨,在开放创新的热土上书写更多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篇章”,为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刘逸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