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2025-10-17 10:22:39来源:交汇点新闻编辑:李诚责编:李诚

  原标题:江苏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④|“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近年来,江苏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工程,让这条文化之河、致富之河、幸福之河生机焕发,水韵和文韵交融,持续造福两岸人民。

  保护第一,护运河水脉传运河文脉

  金秋十月,市民和游客信步大运河苏州吴江段的“九里石塘”古纤道上,身旁的运河中船来船往。夕阳下,千年古纤道的青石泛着金色光泽,见证着“运载千秋”的运河文化。大运河吴江段航道升级整治时,这条江南运河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纤道受到“特殊照顾”,“九里石塘”得以整体保留。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起源最早,河道段落最长,网络体系最完善,沿线城市最多,文化遗存最丰富,运河文化最完善,长达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被公认为中国大运河最精彩的篇章。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包括文物古迹本体、环境和传统文化生态。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全国唯一一处重点建设区,江苏的实践十分关键,也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与勇气。

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17095958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 袁海东摄

  大运河畔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秋风轻拂着芦苇,白鹭从水面轻盈掠过,杉树林、亲水道组成一幅碧水蓝天之间的诗意画卷,成为这座运河名城重要的“城市会客厅”。

  但仅仅十多年前,地处城市边缘的三湾还是污水横流的“工业锈带”,农药厂、制药厂扎堆,“黑白灰”是当时三湾刺目的“三色”———黑臭水体、白色垃圾、灰头土脸。

  2014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坚决摒弃“有味道”的GDP,果断启动三湾沿线居民和企业搬迁工作,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之后,扬州又将原计划开发商品房的1500亩土地转换功能,主要用于运河文化的展示和体验,同时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标准,建设生态体育休闲公园。

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17095959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 袁海东摄

  不算小账算大账,扬州作出更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抉择。

  一条大运河连通南北,绵延2500多年。从公元前486年吴国人在今扬州城北开挖邗沟开始,大运河就担负起“经世济民通天下”的使命,促进商品的流通,带来人口集聚与市镇的形成,让江苏的城市发展和繁荣受益深远。

  建设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钱从何来?推动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域集聚成为关键一招。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1月,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形成“1只母基金+11只区域子基金+9只行业子基金”的投资体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一大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以如火如荼推进,同时涵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水利建设、乡村发展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项目,都获得基金支持。

  从工作规划到管控办法,从基金到专项债,从国际组织到国家级论坛,从国家级学会到高端智库,江苏在全国创新构建的一整套工作体系,从顶层机制设计上保证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

  活化利用,“流动的文化”焕发生机

  因水成市,城以河兴。在清代画家徐扬的传世巨画《姑苏繁华图》上,从灵岩山到虎丘,大运河上帆樯林立,两岸店铺栉比,古城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繁荣景象跃然纸上。

  如今,溯河北上,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文化长廊”,扬州南河下、仁丰里、广陵有盐文化街区,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徐州窑湾古镇……一个个运河之畔的历史街区,承古焕新,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运河申遗成功已逾11年,世界遗产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在当下?江苏不忘殷殷嘱托,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肩负探索和示范的使命,在遗产保护、治理修复、文旅融合等方面多方发力,新时代“运河号子”正在大运河江苏段的两岸响起。

  耸立在三湾公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年国庆期间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自2021年6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1500万人次,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也是当之无愧的“网红”博物馆。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新采取理事会制度,博物馆展陈始终保持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标准。

  地处苏杭中间核心位置的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是古运河、新运河、太浦河、頔塘河交错汇聚处。“平望·四河汇集”以“微更新”手法让运河历史遗存活化焕新,青砖灰瓦间陈列运河风物与非遗手作,“红房子”变身“初见书房”……运河文化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生活场景,也吸引年轻人回到运河边创业、生活。

  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大运河江苏段,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上全面发力,让这条贯通江苏南北的水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人文空间。

  59分31秒!今年的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上,赛会纪录被打破。在大运河江苏段,河道、步道变身竞技赛道,马拉松、自行车、龙舟等赛事接连不断。2024年江苏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参赛人数共计21.5万人次,赛事项次和参与规模逐年提升。

  2025年元旦,一年一度的“新年走大运”活动在苏州高新区的运河之畔鸣枪起步,这项2018年元旦起在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多个城市开启的群众健走活动已持续多年。健步赏景,祈福迎新,成为运河沿岸城市百姓迎接新年的新民俗。

  放眼整个江苏大运河沿线,文旅经济势头正旺,多元化体验式消费火热。2024年,江苏发布“运载千秋”大运河主题游径,串起运河沿线漕运遗迹、水利工程和古城古镇。

  千年运河,流淌不息。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始终保有守护历史、传承文化的强烈责任担当。唯有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才能让“流动的文化”因生动而流动,因流动而焕发勃勃生机。

  利民为本,让两岸人民“致富”“幸福”

  一条大运河的江苏段,同时串联起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辐射沿海经济带,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千百年来,运河始终滋养着沿岸的江苏大城小镇和百姓人家。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人们守护运河,运河守护民生,这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得以进一步彰显其“致富河”“幸福河”的经济和民生属性。

  一河通,百业兴。运河姓“运”,“运输”是运河基本的经济功能。江苏段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船舶往来最密集、经济社会效益发挥最明显的段落,常年有13个省份的两万多艘船舶在运河江苏段运输航行。

  水利万物,贵在利民。苏南运河无锡段“三改二”疏浚工程今年5月投入使用,2000吨级船舶可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江苏已形成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及以上航道“十字形”主轴。随着河海联运网络的日益完善,大运河更是通江达海,迈步走向世界。

  中天钢铁公司淮安项目常务副总经理万文华表示,公司产品原材料往往需要沿运河从常州运往淮安,制造完成后再通过水路发往胶东半岛等市场,水运成本仅为公路运输成本的十四分之一。

  传承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流金淌银”的大运河江苏段,以源源不断的澎湃活力惠及两岸人民,成为百姓的“致富河”“幸福河”。

  9月10日,随着赤山湖灌溉工程的入选,江苏已拥有里运河—高邮灌区、洪泽古灌区等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每项遗产都与大运河密不可分,先民智慧至今仍在发挥效用。

  悠悠古运河,滋养着千百年来富甲东南的“鱼米之乡”。在高邮,从车逻镇三十里铺到界首镇子婴闸,通过闸、洞、关、坝等水工设施,源源不断的运河水灌溉了52万亩农田,年均粮食产量达到4.5亿公斤。

  大运河由人民创造,也应更好地造福人民。江苏推动包括清洁航运、流域治理、风险防范等治理模式在内的“无废运河”建设,积极改善运河沿岸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邳州大运河湿地公园、扬州邵伯古镇运河文化生态公园、江阴锡澄运河公园、苏州吴门望亭运河公园……运河沿岸的生态公园数不胜数,古老的运河水畅河清,岸洁景美。

  除夕夜,央视春晚分会场设在大运河边的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和惠山古镇。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的新图卷,吸引万千游客前往有着“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美誉的无锡打卡探访。

  在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刘怀玉看来,大运河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中华文明的传承之河,充满活力的经济之河,缤纷多彩的旅游之河,生机勃勃的生态之河,造福百姓的民生之河。

  千年古运河,今朝气象新。一幅经济繁荣、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图景在江苏的大运河两岸徐徐展开。这条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的河流,正从古老流向年轻、从当代流向未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陈洁 冯圆芳 顾星欣 冯海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