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扬州向“两个万亿”目标迈进
2025-10-17 09:52:27来源:新华日报编辑:李诚责编:李诚

  原标题:以“智造”引擎换挡提速,以更大力度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扬州向“两个万亿”目标迈进

  初秋的江都高新区,刚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的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卷状复合集流体正通过精密设备完成检测,该企业在锂电池安全性与续航方面取得突破,已吸引全球多家新能源企业订购;北上50公里的高邮,连续两年上榜的江苏航天锂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125亿元估值背后,是其在动力电池领域持续领跑的技术实力。

  这些独角兽企业的崛起,正是扬州“科创雨林”蓬勃生长的生动注脚,也彰显出这座城市作为服务全省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阵地的强劲动能。“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扬州正以更大力度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推动智造优势向发展胜势加速转化。”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扬州正以拉满弓、绷紧弦的状态,向“两个万亿”目标迈进,今年的工业开票突破万亿大关,“十五五”期间迈入万亿城市行列。

  传统产业焕新 新兴赛道崛起

  “以前造散货船靠拼体力,现在造智能船靠拼科技。”站在鼎衡船业巨型船坞旁,生产负责人指着即将交付的氨双燃料动力化学品船感慨道。这艘全球首制船舶,凭借绿色动力系统设计,碳减排幅度达20%以上。在扬州造船业,技术突破成为常态。从内河造船到深海装备,扬州船舶工业正以年均15%的增速向高端化迈进。

  航空产业的“升空”轨迹同样亮眼。近日,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参与建设的江苏省航空航天先进结构与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入选2025年度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第三批拟立项目清单,标志着扬州在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机床产业的“精度革命”正在上演。扬力集团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冲床精度达到0.005毫米级,已批量供应航天科工系统。刚刚投产的总投资50亿元的丰尚智慧园,以“灯塔工厂”标准打造,融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多场景“黑灯生产”。

  作为扬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框架”,“613”产业体系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九成左右,成为冲刺“工业万亿”的核心支撑,而创新主体的梯次壮大则让体系背后的“科创雨林”更显活力。今年9月出炉的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结果显示,扬州51家企业入选省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名单,创历史新高。其中省独角兽企业达4家,位列全省第六。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再到独角兽企业,扬州构建起完善的培育梯队,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300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达3500家。

  政策聚合搭台 生态赋能创新

  “企业从落户到投产仅用10个月,离不开‘四团一员’服务体系的全程护航。”纳力新材料负责人回忆,江都高新区的专项服务团队不仅协助办理审批手续,还对接扬州大学材料学院组建联合研发中心。这背后是扬州强化顶层设计的系统谋划,《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推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意见》出台后,市县联动的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机制,确保了政策精准落地。

  人才引育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在高邮,航天锂电通过“绿扬金凤计划”引进的动力电池专家团队,主导完成3项行业标准制定。扬州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科技商学院研修班,已为企业培育200余名复合型管理人才。今年启动的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摸排需求378项、促成技术合作超3000万元。15年来,扬州通过“绿扬金凤计划”吸引包括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在内的3590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扬创新创业。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解企业燃眉之急。“2000万元‘高企贷’到账时,正是我们扩大产能的关键期。”航天锂电财务负责人介绍,扬州推出的“科e融”服务品牌,整合“苏科贷”“创新积分贷”等产品,今年已为科技企业授信超2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同样显著,高邮设立的科创基金重点投向核心技术项目,维扬经开区通过“鑫海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布局,早年投资的扬杰科技已成长为国内功率半导体头部企业,更带动形成微电子产业集群。

  平台载体的能级提升让创新资源加速聚合。今年以来,高邮、江都、宝应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中关村信息谷运营团队入驻开发区,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实现全覆盖。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正全力冲刺省实验室,南京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加快建设,6家市级标杆孵化器形成“源头创新—孵化加速—产业化落地”全链条服务模式。

  打造科创高地 擦亮名城名片

  “高标准打造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是建设产业科创名城的重中之重。”扬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钱东表示,该实验室聚焦航空材料、量子通信等基础研究领域,力争年内突破5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613”产业集群发展,扬州正推动数控成型机床、船舶海工等产业向全国领先行列迈进,同时布局低空经济、氢能储能等新赛道。

  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筑牢发展根基。在政策供给上,扬州正制定科技服务业支持政策,推进“一园区一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全年促成产学研合作600项,新建5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要素保障上,“苏科贷”“高企贷”信贷规模将扩大至20亿元,技术转移机构和经理人队伍培育加快推进。“2025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创新场景发布对接会”发布的109项场景清单,已促成多个项目落地,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区域协同的深度拓展打开发展新空间。扬州高新区正与扬州大学申创省“双高协同”创新试点,聚焦“未来空间+低空经济+倾转旋翼飞机”培育新赛道。与此同时,扬州的对外科技合作持续推进:与香港应科院、纳米所的合作不断深化;联合南京大学共建总投资近10.33亿元的新材料中试平台;携手华中科技大学落地“高能量密度薄膜电容器”项目,不仅成功孵化企业,更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新华日报 记者 孙劲松 李源 李鑫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